第5章 还在当替身吗?(第3/3页)

没想到女主真的放过了妹妹,男主松了口气,回到蛋糕店,随后听见警铃声,没过多久,他就被逮捕。

面临审问时,男主才知道,女主被活生生勒死,而联系着重物的绳子是他割断的,刀上有他的指纹。

他惊恐不已,想通门里的那些机关都是妹妹干的,但上面仅有他进屋时触碰过的痕迹,而没有妹妹的信息。那些字迹也并不能证明是谁写的。事发时,妹妹同样被绑在房间里,女主被勒死后,绳子才松开。并且警方顺藤摸瓜,查出了他曾经报复过那些人的事情,女主所做的也一并归在他头上。

被关押,有人问男主是犯了什么罪,男主讲述了整个过程,被人嘲笑,说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犯罪,他臆想过头了。

男主在昏暗中抬起头,苍白一笑,记忆迅速回潮。

画面一帧帧倒退回他在蛋糕店的那一幕,他拿着黑色签字笔在收银小票上写“HELP ME”。

他悄不做声地跟在女主身后去到她家,在把她们打晕之后,开始布置机关。

他亲手把绳索套上女主的脖子。

他写下那些提醒自己一般的标语。

他亲手设计了女主的死亡。

他终于和女主分道扬镳,也为自己设下了得到惩罚的结局,男主感到非常放松。

哪怕痕迹满满,到处是他留下的罪证,并不能称得上是一场完美的报复,但他终于摆脱了女主,也解救了妹妹。

最重要的是,有始有终。

他用被女主看不起、并且改造过的最初级的机关,谋杀了她。

他承认了罪行,把女主犯下的错也一并包揽。

在法庭上,面临审判和女主家人的质问,男主沉默不言。妹妹望着他,声音清脆地说:“She needs you,you killed her.”

男主最后选择了自杀。

景予看到这里,以为就是结局了。翻到下一页,没想到还有。

后面是妹妹回到家里,抱着玩具跑进姐姐的房间,从地板上捡起几支蜡笔,扔进了垃圾桶。

然后她对着镜头笑了笑,镜头接下来转到墙上贴着的女主照片上,妹妹轻声说:“I need you.”

“——我草!”

王哲一声暴吼,头皮炸开,转头问景予:“所以妹妹是真凶?我草我看漏了哪里,这个结局怎么感觉不太对呢!”

景予摇摇头:“不,男主才是。”

王哲挠了挠头,“那妹妹这个镜头是怎么回事?这是给真凶的特写啊。”

“妹妹没有任何罪证。”景予道,“她仅仅是……挑唆而已。”

“从一开始告诉男主,姐姐会在她脸上画画,就是在驱动男主起杀心。”

“后来法庭上对男主说的话,是想驱使他自杀。”

王哲傻眼,“那就是说她前后一共两句台词,造成了两个人的死亡?”

“差不多可以说是,更主要的是妹妹的象征意义。”景予眼中燃烧着兴奋。

李泯想表达的主题不难读懂,一个是“施暴者真的会得到该有的惩罚吗?”以及“被欺凌者会不会在高压下被迫成为下一个施暴者”,还有就是——

语言挑拨、威胁和嘲笑——这样没有留下物证的无形施暴,能不能够被归为罪状。

妹妹的角色象征着最后一个问题。

片子看似是烧脑反转流,其实剧情逻辑并不能说严丝合缝,更出色的是它背后代表的人群和社会意义。

女主的性格成因、妹妹的动机、女主未经介绍多少的家庭,还有男主古怪的个性,这些留白则指向另一个话题——家庭教育导致的暴力问题。

再细想下去,还有很多很精妙的地方。

更让景予兴奋的是——这个男主的演技发挥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从一开始的阴郁孤僻,到被施暴时的隐忍脆弱,到报复时的冷酷残忍,再到被女主压制时的纠结,放弃报复去找工作时的沉默温顺,去救妹妹时的人性挣扎,被逮捕后的惊慌无措,回忆犯罪时的诡谲,再到自杀时的解脱——

竟然有这么多转变!

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把男主演绎成眼神空洞的面瘫。

但反之,如果处理好了——

那就将是,他的封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