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五十三场戏(第2/4页)

这些年轻演员的心思他是一看一个准,想和苏星河拉关系,谁知道人家根本就不吃其他套路,想拉关系,就只能陪着他演戏。

果然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导演笑得第二天心情都是阳光明媚的。

他心情好,就准备更加严格要求演员。

毕竟演员们都努力了,他这个导演也要努力啊!

于是对着最努力的苏星河,他也拿出了最严厉的态度。

苏星河显然之前是认真琢磨过这个角色的,但他吃亏就吃亏在他并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之前的那些不怎么接地气的角色不同,这种现实生活片是非常容易演砸的。

沉不下去,就悬浮了。

而年轻的流量演员,很难沉下去。

就算态度沉下去了,气质也很难沉下去。

苏星河虽然做得很好,可是在导演看来,仍然有许多提升的空间。

于是整个演技互助小组的成员都跟着苏星河遭了殃。

因为他们的问题比苏星河更严重。

最后导演干脆让他们在山村里面体验体验生活,这也是他让所有人提前进组的原因。

如果模仿不到位怎么办?那就天天跟着被模仿的对象。

村里的不少年轻人就这样多了好一些尾随者,偏偏这些尾随者还都是大明星,他们连拒绝都不想拒绝。

苏星河虽然是在山上长大的,生活也算不上富裕,但他也没有被缺钱困扰过。

所以在山里待久了之后,他才真正懂得贫穷这两个字的沉重。

这种沉重,是他在琢磨人物时不曾体会到的。

怪不得导演当时宁愿延迟进组的时间,也要选择来实地拍摄。

如果是在常镇那样的地方来拍摄这部剧的话,苏星河觉得自己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秦建军的心情。

山区湿润的风,山区柔软的土,山区一眼望去的树,还有山区复杂的人。

你无法单纯用好或者不好这样简单的词来形容这里的人,也无法单纯用无知、淳朴、勤劳、固执、守旧这样复杂的词来概括贫穷带给他们的影响。

这里的一切,都无法被形容或者概述。

只有当你来到这里,融入这里,才能体会到生长于山区,最后走出山区的那种心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在这片土地上,《创业三十年》才有生长的土壤。

苏星河的进步应该是整个剧组年轻演员里最快的。

不过短短的十几天,就连工作人员有时都会怀疑,苏星河究竟是大明星,还是一直生活在这个山区里的小伙子。

内心认知的变化让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变得更像是这部戏的主角了。

导演见状终于满意了,于是他让摄影师拍下了苏星河的定妆照。

《创业三十年》是一部很低调的剧,开机的时候很低调,拍摄的时候也很低调,所以很快粉丝们就发现哥哥不见了。

他们当然知道哥哥去拍剧了,但是他们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关于这部剧的任何物料。

别说物料了,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官博也只发了一条官宣信息,就再也没有了动静,宛如一条咸鱼。

粉丝们虽然有点失落,但更多的是高兴,毕竟他们喜欢哥哥就是因为哥哥的作品,如果哥哥不进组,他们以后看什么?

就连一些眼红的业内也不得不承认,苏星河能红是有原因的。

几乎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不是在进组,就是在拍综艺,哦,他今年还自己拍了一部20分钟的短片,这么一对比,他们都被对比成了咸鱼,和《创业三十年》官博一样的那种咸鱼。

不过没多久,他们就发现咸鱼动了,《创业三十年》的官博终于发出了定妆照。

第一张照片自然是苏星河的,他穿着一件很旧的深蓝色棉袄,显得微微有些臃肿。

皮肤明显不太好,脸颊有着被太阳晒伤的痕迹,嘴唇虽然说不上干裂,但绝对和水润沾不上边。

他正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行驶在弯弯扭扭又坑坑巴巴的泥路上,露出的大半张脸带着毫不掩饰的灿烂笑意,像是对路的尽头充满了期待。

远处连绵的大山,山头冬日的暖阳,都成为了他身后的背景。

明明是一张静态的照片,却让人无端端地感受到了主角行驶在路上的那种鼓舞。

让你忍不住想,这样一位山里的少年,究竟要到哪里去?

这个照片一出,别说业内了,就连苏星河本人的粉丝们都惊掉了下巴。

他们本来以为出现的会是一个化了妆的山里娃,没想到出现的竟然就是一个山里娃。

尽管他们都知道苏星河脸上的那些痕迹是化妆师的功劳,但混合着苏星河身上的气质,这些痕迹就自然的像是山区生活带给苏星河的一样。

“哥哥看起来真的好质朴啊,无法想象和陆滔竟然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