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攻守同盟(第4/4页)

这是现实且正当的诉求,并得到了同样积极的回应。在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下,诸国的代表人物或通过乘船,或者大胆地乘坐飞艇,那座巨大浮空城方才结束它在中洲的旅行,越过远东海峡,就有一千多名各国王侯、教首或地区代表齐聚工业城中。虽然这个数字可能并不到中洲总的政权数目的三分之一,但已经足够令人震撼,就连联盟人自己也为联盟的影响力及号召力感到吃惊。然而细想之下这种局面又是合理的。

哪怕不论其他,中洲西部也没有别的地方能提供一个适宜的场所,如工业城这般容纳如此数目的各国王侯及宗教领袖共商要事而不显窘迫。除了舒适的居住条件,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不论会场、交通、通讯,还是历史书籍、地区地图、契约法典,不仅供给纸币文墨,还在每个会场配备相应的翻译官和书记官,并有录音机和照相机等种种神奇之物,专人随时可根据他们的需要启用,如此等等。

工业联盟将招待的工作做得如此体贴,就是为了让这些国家代表能够心无旁骛,裂隙重启在即,各国皆是唇亡齿寒,攻守同盟虽然已无疑确定以工业联盟为主,各邻国间也应当互为臂助。这份用心很少有人感受不到,然而工业联盟越是体贴用心,就越是另一些代表感到不安。

工业联盟对他们了解得太多、太深了。

工业联盟的资料同样在各个会场的书架上,任何人都可以取下阅读或者让人帮助自己解读,了解联盟现今的领土范围、人囗数量和生产水平,这份诚意无疑也是充足的。然而也许是太过充足了,在一些人身上也产生了与非同一般的效果。

然后这些因人因国而异的反应通过那些利益交锋的会议表现了出来,就连在撰写报告的龙天傲都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