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4页)

老道士沉气品茶:那是长寿本性天真——他们可没给长寿洗脑,只是给他做了假的记忆,又封了他身上的大半王气,否则也没法把他藏住。从胥桓的眼皮子底下把人偷出来可不容易。现在的公子康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带了点胥氏血脉的人,梁国传承许久,这样的人并不少。胥康现在不记得自己的身份,却也一直没有被人找到,谁能想到大公子会被从位于梁国腹地的曲丘城一路被偷到了梁国边境呢?

但长寿这个性格可和他们无关了,长寿才在这里待了几个月?那是他失忆后暴露出来的本性!

长寿看着自己师父和陶锡打眼神官司,十分想要插话,刚蠢蠢欲动地张开嘴。

“好了,你回去做早课吧。”老道士说道。

长寿:……

他只好带着满心好奇告退。房间里只少了一个人,气氛却一下子沉凝起来。

“长寿身上的奇症已经发作过一次,被我用秘法压了下去,你既然找过来了,身上可带有药?”老道士对陶锡问道。

“什么奇症?”陶锡心中起了不好的预感。

老道士紧紧皱眉:“你是戒律司中的七纹领,竟也不知道吗?派你来找人的上峰什么都没有交代吗?”

陶锡摇头,心中却有了猜测。寻找公子康是六纹领之上的秘密任务。三个月前,陶锡在被李泉指点到梁国北地边境后,在神树村中发现了些许端倪,但那与公子康无关。他正追查间,忽然收到上峰的消息,让他们不必再寻找公子康了。陶锡在这边留到现在是因为神树村的事,不料现在却机缘巧合寻到了公子康。至于上峰的命令,陶锡当时以为是新梁王登位,斗争结果已成定局,所以公子康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他却不由得猜测,这其中只怕另有缘故……

“你所说的奇症上次发作是什么时候?”陶锡问道。

“三个月前。”老道答道。

果然。陶锡心中暗叹。不必寻找公子康不是因为戒律司认下了新梁王,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子康已经病发死去了。只怕这其间的因果反而是颠倒过来的——正是因为认为公子康已经死去,戒律司才决定倒向新梁王——他们已经没得选了。

老道士仍紧皱着眉,问道:“不应该啊……长寿的奇症已经不是第一次发作,你们一点都不知晓,那他以前是怎么过来的?”

陶锡无法回答他的疑问,反问道:“究竟是什么奇症?”

“这种奇症名叫倍思亲,是要命的病,却并非绝症,只是所需的灵药难寻了些,我没有储备。长寿能平安长大,梁国国库中应该有备用的药才对呀……”老道士不解道。

既然要寻人,怎么可能不让他们身上带着药?万一寻到长寿时他正发病怎么办?眼睁睁地看他去死吗?

陶锡皱眉问道:“等等,‘倍思亲’,怎么叫这么个奇怪名字?”

“因为这病发作时,最好要以亲族的血为药引,否则要耗去的药材里所需的奇珍不是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万一得病之人再无亲族在世,基本上也就要思亲而去了。”老道士道。

“要用亲族的血?”陶锡推测道,“会不会就因为这个大公子的病才被瞒了下来?”食亲族之血,很容易就被传成不好的传言。

“不至于,只是需要几滴血做药引而已。”老道士摇头道。胥昌只要每隔半年给他儿子放几滴血而已,又不是要把人放血放到体虚,厨子切菜不小心割到手都比这个流的血多,怎么会因此而隐瞒长寿的病情呢?

陶锡也想不通,但他现在更为难该怎么处理胥康。现在胥桓当政,他是杀了胥昌上位的,这件事虽然没有留传出去,但作为戒律司中的七纹领,陶锡猜得到是怎么回事。把公子康送回去,他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若胥康没有得这奇病也就罢了,胥康只要隐姓埋名也能活下去,可他有这个病,不送回去也只能是个死。

“实在不行就想办法把他送到涂山吧。”老道士道。

“涂山?”陶锡疑惑道。

“他是涂山的血脉,到了涂山总能活下去。”老道士道。

“这不可能!”陶锡反驳道,“胥氏一直都是普通人,怎么会有涂山的血……”他说着时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瞳剧烈地振动了一下。

“我在以秘法为他压制病症时,确实发现他身上有涂山的血脉。”老道看着他的神色,问道,“足下是想起什么了吗?”

陶锡眉头皱的死紧,半晌后才道:“公子康的父母的确都是普通人,不可能生下有涂山血脉的孩子。胥氏血脉中唯一有可能掺进涂山之血的,只有可能是老王那一代的事。不知你是否听闻过老王宠妃的传闻?”

老道眉头大皱:“那个宠妃是涂山氏?”

“我不知道。她确实是人身,但那的确是人间难见的绝色。”陶锡摇头道。妖若化形,所得人身与人无异,他也无法分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