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3/5页)

小松鼠一身橙色皮毛,为了越冬生得丰厚柔软,趴在李泉膝上幸福地眯着眼。这小家伙不是精怪,连灵智也未开。前几日忽降大雪,它冻僵在外面,被李泉顺手捡了回来。等缓过来后,它就记住了这地方,隔三差五地呼朋唤友来屋子里蹭吃蹭喝蹭烤火——那火炉就是给它们点的。

宫室的大门忽然被推开,风雪声骤然变大。胥桓走进来,反手合上门,将满天飞雪挡在门外。

一群小松鼠警觉地抬起头,从火炉边几个蹦跳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李泉膝上的那只,一边想要跟同族离开,另一边又不舍李泉。李泉推了推它,它于是也蹦跳着跑走了。桌案上的笔仍在勤勤恳恳地书写着,分心二用对于修士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怎么了?”李泉问道。

梁都中的因果混乱模糊,因为浑沌之故,梁都中的因果很难看得透彻,胥桓身上的因果更是仿佛没入了一片黑洞,他占着玄清教主的名,浑沌怎么可能对他放任不管呢?凡人或见没有掌握实质力量的名头只是一个虚物,但于修士所见,所谓的运势、因果、命理,都关乎于名。浑沌很清楚,对于执掌因果的长阳来说,只需要一个名,就足以做到很多事情。

胥桓正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这条道与浑沌背道而驰。掌控一个人对浑沌来说并不难,但他既想要维持住火焰的光亮,又想要控制火焰的燃烧,怎么能确定这火苗不会突然高起,烧了他的手呢?

李泉看到胥桓手上握着的卷宗,他结着眉把卷宗放到桌上:“有一个案子……”

案几上的笔停了下来,搁进笔架上,一本本书册挪开。胥桓看着这些书册,有片刻地出神。它们都是律法草稿,他请李泉来帮自己参照。他要订的不只是梁国的律法,还是他的根基,他想要尽力订下一个完善公允的律法,但那是无法实施的——至少现在还无法。

哪怕是因果,有时要结出一个果,都需要相隔来世,小小一个梁国,又怎么能做得到呢?一个凡人国度只能在其子民生前审判,此外,若有修为高深的人在梁作恶,梁国真的能够不计代价的追索吗?

但胥桓还是最先定下了这样一个也许会封存千年万载的册子。

因为现实需要妥协,但妥协最易消磨人的心性。他要记得自己真正的目的,记得自己开始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而他已经开始妥协了。梁地需要一个可以实施、最有效率的律法,如果新的律法触碰太多人的利益,激起他们的剧烈反抗,不能运行的律法只是一纸空文。这不是某个人可以一力推行的事,它需要梁国百姓的承认,需要人们的自发。所以他只能先行妥协,以梁国中最有权势的这一批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准。

他已经妥协甚多,新律法看似公正的外皮之下,却给拥有权势财富的一方留下了太多余地,但对于那些早已习惯了优渥的群体来说,新的律法同样已经是他们极度退让之下的底线,若非早已见识到新梁王的狠辣,他们也不会忍耐到这个地步。

而为了能够换取到这一步,新律法的实施不纠往事。也就是说,无论过去犯下什么罪行,哪怕现在被查了出来,但只要它是在新律法实施之前犯下的,便不会被清算。新律并不那么公正,但它是个开始。

胥桓半垂着眼睛,摩挲着冰冷的手指,说道:“我一直想收回戒律司的权力,正好有人递给我一个切入口。”

戒律司有不理王令的权力,又与梁国国运绑在一起。胥桓早就想处理他们,但一直没有足够的因由,只能打压却不能彻底撤掉他们。但现在因由来了……

李泉慢慢翻看桌上的卷宗,目中因果隐现。与胥桓相连的因果皆不可见,但与他无关的部分仍然如书卷铺展在他面前。

书卷的最前页自大劫还未到来时开始……

涉州城此时还是罗教的地盘,这件事虽然让戒律司恶心,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谁叫他们当年疏忽了呢?想让罗教把已经入口的肥肉再吐出来可不容易。不过二者已经打了很久地交道,互相之间知道底线,戒律司也只好忍着恶心与罗教周旋。

段夏云会出现在涉州城,却不是为了戒律司中的任务。她很少会离开梁都,但不是绝不会离开,有必要的时候,她会将小苗托付给朋友照看几日。现在就是有必要的时候——罗教中有能治愈小苗的办法。

“你们要什么?”段夏云问道。

“他要入我门中。”罗教修士道。

“这不可能,”段夏云断然回绝道,“换一个条件。”

“我认为这个要求很合理。罗生老祖给他第二次生命,他拜罗生老祖为父母,这不是很合理吗?”麻衣修士道。

“小苗只是个普通人,你们没必要要他,我能做到的事情远比他有价值得多,换个我来做的条件,只要我能做到。”段夏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