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3页)

多梅尼克说完,自己默默心里补充了一个:贝卢沈聆。

“好吧。”他时间很多,也不急着逃避了,毕竟他还没有单独听过钟应的演奏,确实很感兴趣。

他见到钟应调弦,把漆黑古琴竖起来,熟练得如同斫琴师。

“你想弹什么?《阳关三叠》、《梅花三弄》?”

钟应调好了弦,将琴端正摆放在桌前,才缓缓说道:“一首沈聆先生重新谱写的汉乐府曲子。我觉得它很适合您。”

多梅尼克哦了一声,安静的看他。

贝卢如此重视沈聆,也没能寻找到沈聆半点儿乐谱,怎么钟应不仅一清二楚,还能弹?

他视线扫过钟应手上的七弦琴。

这张漆黑的古琴,声音独特,应该是一张好琴,不亚于樊成云那张长清。

多梅尼克总觉得中国人对待古琴的态度奇怪,无论琴古老或者崭新,都会给琴取一些名字,把琴当成朋友、亲人,仿佛这些琴会回应他们的呼喊,与他们终身相伴。

宽敞安静的室内,响起了厚重低沉的弦音。

钟应没有示意,更没有说“开始”,修长的指尖就勾起琴弦,弹奏起了沈聆重谱的汉乐府。

多梅尼克疲惫了一天的精神,全然放松,并不介意此时听听他“讨厌的”古琴,弹奏“适合他”的曲子,舒缓一下提心吊胆的情绪。

钟应手指抹过琴弦,来回滑动刮擦着,发出的古怪声音。

见多识广的钢琴家知道,这叫走手音,能够增加曲子的特色和感染力。

他放任思绪逸散,随便畅想,将修身养性的弦音,转换为了想象中的美景,让自己更加舒适的去感受古琴的美妙。

钟应如泉水般汩汩的旋律,应当在弹奏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

多梅尼克不由自主想象,这条河里,应该还漂着一艘破旧狭窄的渔船。

也许船夫穿着寒酸,皮肤被太阳晒成褐色,脸上凝固着多年洗不净的污渍一般,笑出满脸皱纹。他抬手将潮湿黏腻的船桨,狠狠砸进水里,一声一声破开水面飘浮的落叶,荡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他本来觉得这样的画面陌生,又随着泠泠琴音,感到了久违的熟悉。

弦动挠挑,短促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也打破了多梅尼克的悠闲恣意。

那段短促的旋律,仿佛是谁在说话的声音,勾起了他强烈的探究欲望。

多梅尼克竖起耳朵去听,像在喊他的名字,又像在絮絮叨叨低语。

忽然,他意识到,那不是琴在和他对话。

而是他忘不掉的童年记忆,不断地翻腾于脑海,和琴声逐渐重叠。

他神情错愕的盯着钟应的指尖勾过琴弦,永远记得那样的一幕:

静谧的河流、破旧的渔船,还有丑陋佝偻的渔夫。

对方踩在湿滑鱼腥味的网子上,粗着嗓子隔岸讥诮他——

“多米,你又去看神父弹风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