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3/4页)

“他们应该用音乐表达思想,怒斥侵略者的无耻,直接当着观众的面,把那群日本人听得羞愧难当!”

钟应说:“你的观点,不是没有人提出过,但是,战争时候的情况,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情况去推断。”

“你想,我们的战士在奋勇杀敌,不顾性命,遗音雅社却在战士们流尽鲜血也没能保护的地方,给敌人弹琴……”

钟应苦笑一声。

“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不像是遗音雅社用音乐抗争,更像是一种向侵略者的妥协屈服。”

钟应懂得音乐人想要用音乐唤醒沉睡意志的想法。

但日军不是沉睡的雄狮,而是沾染血腥的刽子手。

他们所过之处,全是苦难同胞兄弟姐妹的鲜血与冤魂。

再是冷漠无情的琴家,也无法在残酷血腥的清泠湖,为日本人奏响的乐曲。

哪怕这乐曲,饱含着他们对侵略者道不尽的仇恨,他们也不愿、更不能为侵略者演奏。

钟应幽幽叹息,随性扣响空荡柔软的沙发,仿佛在练习刚才崭新的钟声,又像在借素琴哀叹。

“沈先生出狱之后,依然有人劝诫他,顺从日本军官要求,就不会受到苛责,还会在中国、日本大放异彩。他严厉拒绝,就算对方是自己的朋友,他也不顾往日情面,将人赶出门外。”

“因为,他恨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更恨卑躬屈膝的汉奸。”

有些话题,聊起来就变得沉重。

厉劲秋历史不够好,也能感受到灵魂铭刻的深邃情绪。

他有很多话想说,又见钟应缓缓拂弦,显然从小习惯了这些沉痛的历史,早就不需要别人的安慰。

于是,厉劲秋话锋一转,许诺道:

“放心吧,音乐会你大胆的发挥,出任何问题,我都帮你解决。”

作曲家自信得不可一世,说得好像他们不是一间牢房的狱友。

钟应停下手,认真看他,“你哪儿来的信心?”

厉劲秋双眼微眯,笑得狡黠,“因为我叫我妹去找多梅尼克了,她肯定能联系上樊大师,也可能直接联系驻意大使馆,说贝卢非法拘禁!”

钟应诧异看他。

在博物院,他本可以寻求周俊彤的帮助,联系师父。犹豫再三之后,钟应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助理足够强硬,完全可以带周俊彤回到庄园,给他们新增一位可怜的室友。

“你什么时候告诉她的?”钟应好奇追问。

厉劲秋笑着回答,“贝卢博物馆到处都是留言小纸条,我随便拿张纸,拿支笔,写了塞给她的。”

钟应错愕看他,觉得这说法匪夷所思。

整个博物馆之行,他都密切关注着周围的情况,自然知道博物馆的留言条。

但厉劲秋写纸条这么大的动作,他却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厉劲秋挑眉,得意的勾起笑,伸出左手,轻松的折断了茶几上装饰用的干花。

一片叶子,一支长径的干花,成为了他演示的纸条和笔。

他微微侧身,左手反背在腰后,右手虚虚遮掩,做了个单手握笔反转写字的姿势。

白皙花朵在他指缝中颤颤巍巍,不仔细看确实很难发现他在用枝干写字。

难度高超,堪比特工。

演示完毕,厉劲秋双指夹着叶片和装饰花,递给钟应,得意的说道:

“作曲人的手指,超乎你想象的灵活。”

钟应捧住那朵花,展开刮痕浅淡的叶片,诧异问道:

“……这样写出的字,你妹妹能看懂吗?”

“怎么不能!”

厉劲秋平时对周俊彤百般嫌弃,在这时候极尽夸赞,“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她特别聪明,连我的字都看不懂,那还是别混了。”

“她什么都好,就是天赋太差。钢琴、小提琴学了十八年都没出人头地,到了意大利来,反而跨行去学了文物修复专业,也算是个聪明人的选择。”

钟应听得出厉劲秋嫌弃没有天赋的人,不禁辩驳道:“学习乐器,不一定全靠天赋。”

“你不懂。”

厉劲秋十分坚持,“在我们家,没天赋就不要选择音乐,会更幸福一点。”

“别管她了,我们等着救援就行。”

他似乎不想谈论这个,将话题带了回去,“你弹一下《战城南》吧,我想听。”

被关起来的两个人,时刻会有人将他们的动向,汇报到哈里森.贝卢面前。

比如,钟应参观博物馆后,大为感动,改变了固执的想法。

比如,厉劲秋果然说服了钟应,他们在房间里聊着作曲,早中晚餐都没忘记《金色钟声》。

贝卢听后格外高兴,持续期待着自己的生日。

在他九十七岁那天早晨,他换上了舒适的西装,胸口点缀着意大利雏菊,特地坐在轮椅上,等待钟应和厉劲秋走出房间。

关了整整三天的音乐人,出门就见到了贝卢,表情都有些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