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3页)

他小小年纪憧憬的伟大音乐家,也不过如此了!

“Happy Birthday to you~”

那位伟大的音乐家,弹奏了海洋泉水、飞鸟游鱼,弓弦一转,就给他弹奏了生日祝福。

贺缘声的眼睛看着他,心中升起了无限激动。

“许愿吧缘声。”父亲笑着催促他。

贺缘声看了看烛光璀璨的蛋糕,看了看伟大的音乐家,大声许下了自己的愿望——

“爸爸,我要和他学音乐,爸爸!”

六岁,贺缘声就仗着自己的无赖与蛮横,成为了冯元名下的徒弟。

哪怕他没有天赋,对二胡也只是叶公好龙,冯元庆也收下了他。

他拿不稳琴筒,也奏不出天地海洋,在西方音乐盛行的美国,不可能成为一位二胡演奏者。

但是,冯元庆待他依然如同徒弟。

悉心教导他关于中国乐律的一切。

五音十二律,宫商角徵羽。

燕乐二十八,上尺工凡六五乙。

贺缘声只会在二胡上拉响最简单的连音,也不妨碍冯元庆耐心的说道:“只要你懂乐理,就能懂音乐。二胡拉得好不好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从音乐里感受快乐。”

他确实很快乐。

跟随冯元庆捣鼓二胡,敲响希声的每一次学习,他都很快乐。

这样的快乐,持续到他十五岁那年。

冯元庆说:“学校需要老师,我得回去了。”

那时候,贺缘声以为,编钟很快就能找齐,很快就能送回中国。

于是,他就站在编钟身边发誓:“师父,它就是我的哥哥,我的师兄。等我把它找齐了,就和它一起回中国找你!”

冯元庆听了,笑容灿烂。

“既然它是你哥哥,就该有一个和你相似的名字。”

他沉吟片刻,看着那套残缺的编钟,给了它一个像极了缘声的名字——

希声。

他说:“这是中国一本古老的《道德经》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你叫缘声,是我们在美国相遇,缘分的声音;它叫希声,就是我们共同希望的声音。”

贺缘声永远记得冯元庆的笑容,还有他认真的语气。

他说:“你和希声,都是我的家人,我回到中国也会一直惦记着你们。”

贺缘声记得他的许多话,也记得希声有三十六件钟。

他想,三十六件钟,就该有三十六个“声”。

他盼望着万里之外,冯元庆寄来的信件声音。

盼望着朋友们传来,希声钟体出没线索的声音。

更盼望着相隔海洋大陆,与冯元庆重新相聚团圆的声音。

后来,他有了明声、涓声。

师父有了辉声。

他们相聚在一起,又有了逢声、聚声。

可是,他再也听不到最想听的声音了。

“贺先生。”

书房门被轻轻敲响,谢会长终于姗姗来迟。

贺缘声严厉的视线,落在这位会长身上,“捐赠的时间确定下来了吗?”

“还没有……”

谢会长受人之托,诚惶诚恐的回答道,“利瑞克博物馆为了迎接希声,特地重新装修,连展厅都要花心思布置,所以,得等工程做完。”

美国效率,大家心知肚明。

唯独贺缘声神色凝重。

他想早点将希声送进博物馆,也舍不得将它送进博物馆。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樊成云他们再也没来过问希声,利瑞克又迟迟没有接走希声,他总心神不宁。

他长长叹息,见谢会长欲言又止,好奇问道:

“还有什么事?”

谢会长拿出那张准备已久的邀请函,说道:

“利瑞克学院想要举办一场师生纪念音乐会,说想请您出席。”

利瑞克学院的音乐会,贺缘声常常会去。

有时候是感恩节,有时候是圣诞节。

但是这一次的邀请透着奇怪,说是师生纪念,选定的演出时间既不是任何的节日,也没有写上师生的名字。

他联系威纳德,这位不靠谱的老朋友却说:“不需要名字,更不需要节日。我保证它是一场绝无仅有的演出,你会因此认识到一位伟大的老师。”

“上次你也这么说。”

贺缘声提醒他,“结果我们不欢而散。”

还砸碎了杯子,闹得一地狼狈。

“上次是上次,这次是这次。”

老教授十分坚持,“我依然要说,你不能错过这样精彩的音乐会。”

贺缘声不是什么不近人情的性格,除了他生气的时候。

利瑞克学院是柏辉声的母校,威纳德又是他的导师,贺缘声必然会给老教授面子。

然而,他到了利瑞克学院礼堂,发现偌大的会场空空荡荡,只有他和威纳德两个人。

他的视线扫过舞台上安稳摆放的编钟,眉头一皱,“怎么,你已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到处借出去当作表演道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