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3页)

与此同时,他却又忐忑不已,他并非原身,倘使被渺渺识破了,他该当如何向丛霁交代?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再作打算罢。

丛霁取了锦帕来为温祈擦汗,又问温祈:“你可要沐浴?”

见温祈颔首,他着人送了热水来,继而将温祈抱到了浴桶边,便立于架几案前挑书。

温祈沐浴一番后,居然起不得身,不得不向丛霁求助:“劳烦陛下抱我起来。”

丛霁放下手中的《战国策》,蒙了双目,才往温祈走去。

他耳力敏锐,通过温祈的吐息,便能判断出温祈之所在,即便蒙上了双目,亦如能瞧见一般。

他到了温祈面前,伸出了手去。

温祈的手抓住了他的手,他一施力,温祈湿滑不堪的身体便落入了他怀中。

他脚步平稳地将温祈送到床榻之上,摸索着扯下纱帐,并取了一套衣衫,还特意在其上放了一张锦帕,又掀开一点纱帐,往里一送。

温祈用锦帕将自己拭干后,快手穿妥了衣衫,才发问道:“公主如何了?可醒过来了?”

“露珠儿已醒过来了。”温祈心焦如焚,“刘太医还道她的病情将要好起来了,却不料,她的病情竟是恶化了。”

温祈明白安慰无济于事,想了想,提醒道:“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为保公主万全,陛下是否应当请其他太医,或是民间的大夫来为公主看诊?”

丛霁愕然道:“你言下之意,露珠儿之所以沉疴难愈,并非她的病情复杂,而是刘太医心怀鬼胎?”

刘太医乃是自丛霁与丛露幼时起,便为他们兄妹看诊的太医,倘若刘太医心怀鬼胎,他们兄妹怕是已死了不知多少回了。

可温祈所言不无道理,人是会变的,从前光明磊落,不见得而今一如从前。

“多谢你的提醒。”由于此事耽搁不得,为了防止走漏风声,他立即命自己的暗卫去民间请一大夫来。

一炷香后,大夫便被请来了。

丛霁将暂且不良于行的温祈留于丹泉殿,以免过于招摇,自己与大夫则去了白露殿。

丛露正阖目假寐,闻得动静,睁开双目,见是丛霁,开心地唤道:“哥哥。”

紧接着,她又看到丛霁身后还有一面生之人,遂疑惑地望向丛霁。

丛露贵为公主,尚未出阁,按理是不能让陌生男子见到其容貌的,但丛霁并不赞同祖上传下来的刻板规矩,且面色与舌苔原就是大夫必须要看的。

这大夫姓云,唤作云研,年过三旬,据闻乃是名医,今日恰巧云游至京城。

丛霁候于一旁,望向丛露:“露珠儿莫怕,这是朕新请来的大夫。”

丛露冲着丛霁笑道:“哥哥,我不怕。”

云研从未踏足过执掌最高权势之地,倒也不露怯。

他丝毫不惧丛露的容貌,观察了丛露的面色,又看了丛露的舌苔,并为丛露诊了脉,才断言道:“公主身中剧毒,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危及性命,但长此以往,定会减寿。”

“公主的确身中剧毒,且是奇毒,毒名不明。”丛霁满怀期待,“云大夫能否将公主治好?”

“公主中了不止一种剧毒,至少有两种,且公主近日又中了一种新毒。”云研为难地道,“新毒易解,旧毒着实刺手,最好能找到方子,一一对症下药。”

丛霁温言道:“朕手头并无那旧毒的方子,劳烦云大夫为公主将新毒治好。”

云研拱手道:“草民遵旨。”

丛霁一面看着云研思索着药方,一面暗道:露珠儿究竟为何中了新毒?莫非当真被温祈言中了,刘太医图谋不轨?

以防万一,他命暗卫盯住了刘太医。

未多久,云研开好了药方,将药方呈于丛霁,并逐一解释自己为何要加此味药。

丛霁将药方送往太医署,让每一位太医看过。

他此举一是出于谨慎,毕竟他此前从未与云研有过接触;二是为了试探刘太医。

刘太医的神态瞧来并无异样,一众太医合计过后,皆道这药方子有百利而无一害。

是以,丛霁请刘太医熬药,自己则回去陪伴丛露了。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丛露又睡过去了。

丛霁请内侍将云研安顿了下来,自己径直回了丹泉殿。

温祈一见丛霁,便问道:“如何?”

丛霁回复道:“云大夫断定露珠儿中了至少两种毒,且近日中了新毒,他为露珠儿开了药,不知药效如何。至于刘太医,目前无从断定他是否加害了露珠儿。”

“公主久病缠身,陛下须得仔细些。”温祈歉然一笑,“是我多言了,陛下本就是谨慎之人,且将公主放于心尖,事事仔细。”

丛霁却是苦笑:“朕若是事事仔细,露珠儿怎会中了新毒?”

温祈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之言戳中了丛霁的伤心处,赶忙道:“是我笨嘴拙舌,惹陛下伤心了,望陛下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