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3页)

他并非奢靡之人,即使眼下并无食欲,他仍是端起早已凉透的西施鱼肚羹,一饮而尽。

外头愈热闹,便衬得他愈孤寂。

他终是出了丹泉殿,踏着热闹而去。

未多久,他已瞧见了坐于主座的丛霁,丛霁正一面饮着佳酿,一面欣赏着歌舞。

献舞的女子端的是花容月貌,身段妖娆,大片的肌肤被藏于薄纱之中,若隐若现,无需旁的女子陪衬已足够惑人心神。

丛霁会将这女子收作妃嫔么?

是又如何?否又如何?

他苦笑一声,回了丹泉殿。

丛霁并未发现温祈,这半月,南晋与周楚间的局势愈发紧张,周楚蠢蠢欲动,就算今日大举进军南晋都不会让他觉得意外。

他正思忖着对策,饮罢一盏秋露白,朝户部尚书使了个眼色,便离席了。

席间,一众大臣皆在推杯换盏,户部尚书胡大人会意,亦离了席。

君臣俩人行至僻静处,丛霁询问道:“胡爱卿,粮草筹措得如何了?”

胡大人为难地道:“边疆目前统共有将士五十八万人,战事若起,臣筹措的粮草最多仅能支撑半月。”

战事若起,半月远远不够。

丛霁明白胡大人已尽力了,却不得不下令道:“胡爱卿,五十八万将士的温饱便交托于你了,朕知晓你的难处,但在其位谋其政,你身为户部尚书,必须做好分内之事。”

胡大人拱手道:“臣定当竭尽所能,以期不辜负陛下以及五十八万将士。”

“退下罢。”丛霁全无享乐的兴致,并不回席,而是去了尚食局,命御厨煮了一碗浮元子。

——南晋过年有吃浮元子的习俗。

御厨将煮熟的浮元子盛于碗中,又洒了些糖桂花,登时香气扑鼻。

丛霁盯着浮元子,陡然意识到浮元子象征着团圆,而他与温祈却即将迎来别离,不合时宜。

是以,他命令道:“这碗浮元子便赏赐予你罢,你且再做一碗汤年糕,其上放上油炸过后的小黄鱼。”

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小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油炸过后的小黄鱼色泽更为金黄,寓意着温祈前程似锦,着实较浮元子合适许多。

御厨应诺,麻利地做了一碗小黄鱼汤年糕。

丛霁不愿假他人之手,自己端着食案,去了丹泉殿。

丹泉殿内灯火通明,他改为一手端食案,一手推门而入。

温祈正在用功,听得动静,抬起首来,目不转睛地望住了丛霁。

少时,他放下手中的《左氏春秋传》,行至丛霁面前,作揖道:“温祈见过陛下。”

丛霁生怕自己遭到温祈的冷眼,将小黄鱼年糕汤从食案中端了出来,放于桌案上头,旋即柔声道:“你勿要太过用功,免得伤了身体,今日乃是除夕,你吃下这小黄鱼年糕汤便歇息罢,朕不打搅你了,寐善。”

温祈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丛霁并非空手而来,他情难自已地揪住了丛霁的衣袂:“陛下不是要与温祈一同守岁么?何故走得这般急?”

丛霁欲要问温祈为何改了主意,又生恐温祈再度改了主意,遂含笑道:“朕不走了,与你一同守岁。”

“荣幸之至。”温祈坐下身来,吃起了小黄鱼年糕汤,见丛霁立于原地,好似手足无措,莞尔道,“陛下不若坐下罢。”

丛霁颔首,坐于温祈身侧。

温祈夹起一块鱼肉,问道:“陛下可要用些?”

丛霁摇首道:“不必了。”

今日乃是一年一度的除夕,温祈抗拒不了磨人的相思,原想放纵自己亲近于丛霁,可丛霁明显不想亲近于他。

既是如此,丛霁为何要亲手端小黄鱼年糕汤来?

年年高,年年有余。

他自然清楚丛霁的用意。

用罢小黄鱼年糕汤,温祈瞧着丛霁,不知有何可言,末了,发问道:“周楚如何了?”

丛霁言简意赅地道:“南晋与周楚明年必有一战,南晋胜算不大,恐是苦战。”

温祈正色道:“纵使南晋胜算不大,温祈相信陛下定能扭转乾坤。”

丛霁心悦于温祈,自是希望自己能与温祈所言一般扭转乾坤。

但扭转乾坤谈何容易?

不过只消能守住京城,总有重整旗鼓的一日。

且周楚要逼近京城亦非易事。

温祈又问道:“陛下,可有渺渺的下落了?”

丛霁歉然地道:“朕尚无渺渺的下落。”

温祈不知还有何可言,遂沉默不语。

气氛沉闷,除夕宴未散,一人一鲛甚至能听到醉酒后的胡言乱语。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除夕宴才散了。

周遭安静至极,落针可闻,温祈睨着不远处跃动的火苗,低声道:“陛下,已是新年了。”

丛霁应和道:“已是新年了。”

他直觉得自己仿佛学舌的鹦鹉,但除此之外,他全然不知自己该当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