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3页)

“我……许是我多想了罢。”温祈强颜欢笑地道,“陛下曾言他心悦于我,我应该相信陛下。”

“温大人若不相信陛下,陛下定会伤心难过。”章太医回庖厨端了已熬好的滋补汤来,看着温祈饮下,后又搀扶着温祈去散步。

天气渐凉,所幸今日艳阳高照,温祈被日光一晒,整个人才舒服了些。

十月二十五,距上回收到丛霁的书信已过去足足一月了,竟然应了一句话——“渐行渐远渐无书”。

温祈欲要书信于丛霁,但丛霁只留了章太医,一名小厮,一名厨子以及两名暗卫在这农户,并无多余的人手,且他并不知晓丛霁究竟身处何地。

是以,他不得不作罢。

他每日都要将那颗红豆细细端详,他每日都要无数次地安慰自己丛霁心悦于他,定不会抛弃他。

十月二十六,丛霁终是自昏迷中醒了过来。

三日前,他腹部中剑,血流不止,命悬于一线,本该由近卫护送着离开沙场。

他却坚持不走,斩杀了百余蛮夷后,由于失血过多,力不能支,才被近卫强行拖走了。

尚未掀开眼帘,他便想起了温祈。

“温祈……”他念着温祈的名字,顿觉甜蜜。

其后,他艰难地坐起了身来,不顾大夫的劝阻,命人取了笔墨纸砚来。

思忖良久,他方才写道:安好,勿念,祝好。

随着南晋与周楚间的战事进入白热化,他唯恐书信被人截获,是以,并不表明自己的身份,亦不点明温祈的名字。

他最近之所以甚少书信于温祈,亦是为了保护温祈。

温祈怀有身孕,且月份已大,不容闪失。

十月二十九,温祈收到了丛霁的来信,定下心来一想,便明白了丛霁的意图。

他并未趁机回信于丛霁,而是剪了一缕发丝,裹于寻常的帕子中,请信使带予丛霁。

十一月初二,丛霁正在看望负伤的将士们,见得信使,快步到了信使面前,急声问道:“梓童瞧来可好?”

信使详尽地描述道:“温大人气色尚好,肚子大了许多,行走甚是艰难。”

温祈的身孕已八月又半,且是双胎,肚子恐怕已大得教温祈坐卧难安了罢?

丛霁追问道:“梓童的肚子多大了?”

信使一面回忆着,一面比划着,末了,票报道:“便是这般大。”

丛霁在自己身上比划着,这般大的肚子,温祈是如何承受住的?

他为自己不能陪伴于温祈身畔而甚感愧疚。

他若能陪伴于温祈身畔,纵然无法以身替之,至少能亲手照料温祈。

信使将帕子奉于丛霁,丛霁一接过,便已猜测到其中是何物,他颤着指尖将帕子展开,其中果真是温祈的一缕发丝,呈靛蓝色,熠熠生辉。

他于大庭广众之下,亲吻着这缕发丝,心道:梓童,朕心悦于你。

十一月初五,丛霁不慎被困于山中,左右仅一百四十九人。

十一月初八,丛霁未能突出重围,左右锐减至三十五人。

十一月一十三,胎动更为厉害了,加之身体沉重,温祈难受得彻夜未眠。

十一月一十四,历时九日,丛霁终于成功地突出重围,遗憾的是左右已锐减至六人。

十一月一十五,突出重围不过一个时辰,丛霁并未歇息,与段锐之汇合后,分别从东西两面夹击周楚兵马大元帅陈勍。

他未曾压抑嗜血之欲,全然不知十二个时辰间,到底有多少蛮夷殒命于“十步”之下。

十一月一十六,温祈的身孕已满九月。

章太医为温祈诊过脉后,提醒道:“许再过几日,温大人便要生产了。”

温祈思及章太医曾言他可能难产而亡,一尸三命,叮嘱道:“万一救不得我,麻烦章太医定要救孩子们。”

章太医宽慰道:“温大人的身体调养得当,理应不会难产,温大人且放宽心罢。”

倘使丛霁在他身畔,丛霁定会要他不许胡思乱想。

丛霁……

温祈摩挲着自己的肚子,低语道:“不知陛下能否在我生产前赶回来?”

十一月二十四,破晓时分,温祈正迷迷糊糊地睡着,忽觉下/身潮湿,抬手一探,竟是血液。

——他见红了。

难不成他今日便要生产了?

他何曾生产过,思及此,恐惧本能地涌上了心头。

他命小厮去请了章太医来,章太医堪堪赶到,突然一道影子钻入了房中,紧接着,一人立于他面前,票告道:“温大人,这藏身之处不幸暴露了,周楚派遣了一队人马前来,眼下距此处仅仅三里地,我们必须尽快离开。”

“不可。”章太医躄眉道,“羊水破了,温大人将要生产了,绝不可离开。”

温祈阖了阖双目,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若是不离开,显然与待宰的羔羊无异,必会连累旁人,且会成为周楚要挟丛霁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