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二更合一)原来她错过了……(第2/5页)

回门当天,颜老爷当着陆时寒的面告诫她们二人,既然跟着姑娘去了陆家,从此便是陆家人,要好好伺候陆家的主子们,再不必惦记颜家。

因着颜老爷这番话,那天从颜家离开回到陆家,杨妈和百叶就改了口,恭敬的称陆秀才和秦氏为老爷夫人,陆时寒和颜芝仪就成少爷、少夫人了。

不过她们到底管颜芝仪叫了十几年的“姑娘”,一时半会很难彻底把称呼改回来,便只是在陆时寒跟前叫“少夫人”,私底下偶尔还是叫“姑娘”的。

颜芝仪觉得“少夫人”和“姑娘”都可以,没把她叫太老,要是管她叫“夫人”,她可能就要不高兴了。

少爷和少夫人在船头站了大半个时辰,杨妈探头探脑看过好几回,很担心微凉的江风把身子娇弱的少夫人又吹病了,这长途跋涉,病倒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姑娘身子骨好很多不容易生病,船头晃得厉害,也担心他们不小心掉进水里了啊!

此番进京除了两位主子,下人就杨妈百叶,外带一个书童秦海。

秦海之前陪着少爷进京赶考,算是比她们俩都能干些,但也就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再能干又如何,难不成还能上天?

杨妈陪姑娘出嫁前,分别得了颜老爷和颜太太的叮嘱安抚,不过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说她是看着姑娘出生且长大的,情分自与外人不同,希望她日后能好好教导、辅佐姑娘管好家务。

有了这番掏心掏肺的话,杨妈也把自己当半个长辈,此番进京除了她年纪大些,包括主子们都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无法指望他们什么,杨妈少不得自个儿多操心一些,一瞧见姑娘站在船头不下来,她就忍不住想皱眉了。

只是她每每探头出来要打岔,少爷少夫人都在说话,那相谈甚欢的样子,根本容不得第三个人插嘴。

杨妈不知道什么叫电灯泡,但也默默又把话咽了回去,不去做这个没眼色之人。

直到此时两人相顾无言,安静了片刻,杨妈只觉得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打岔,哪管什么此时无声有声的,忙出声把他们叫回船舱。

虽然大好气氛被破坏了,陆时寒却也没因此恼怒,反而忙向杨妈道谢,然后面带愧疚的朝颜芝仪伸手,一边体贴扶着她往船舱里走,一边愧疚的道:“是我思量不周,竟叫你陪我在寒风中站上许久,手脚可觉得冷?”

颜芝仪没觉得哪里不舒服,反而几年来第一次看到山高水阔的风景,心情都感觉舒畅了很多,不见外的把手盖在陆时寒手背上,“你看一点都不凉。”

陆时寒反握住她的,将柔软的小手整个包裹在自己温热的大掌中,仿佛要用自己的体温将她捂热一般,“还是有些偏凉了。”

“那我一年到头手都这样,没办法啦。”

说话间便到了船舱内。

他们定的船应该是中小型那种,不是很大,但是船舱里挤一挤也能让三五个成年躺下休息了。

很少有人大白天里躺在船舱里里头,五六人坐着就更宽敞了,中间还有可移动的茶几,旁边是个小炉子,可以给客人烧点热水、煮碗面之类的。

这会儿炉子上正在煮着咕噜噜的姜茶,百叶负责看火,见杨妈成功把姑娘他们叫进来,她便也麻利的倒了两杯姜茶摆在茶几上,等人一坐下,就动作自然把多放了点红糖的那杯递过去。

颜芝仪不用看,一闻就知道里头是什么,但还是接了过来说:“你们也一起喝啊。”

仿佛就在等这句话一般,秦海很会来事的起身道,“那我问问船家喝不喝。”

陆时寒起初还有些疑惑,直到端起茶杯闻到生姜的辛辣味,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轻笑:“为何带上生姜出行?”

这题颜芝仪会做,她一边小口喝着辛辣中带着一丝丝甜味的红糖姜茶,一边笑道:“我娘她们也算是久病成良医了,往年冬日和春日我都极容易感染风寒,大夫叫我天气转凉时多喝点姜茶以做预防,家里头便常备生姜,祖父祖母也时不时跟我一起喝,这回大概是考虑到咱们赶路不方便带生姜,便特意炒成了姜茶,随时可以用热水冲泡饮用。”

杨妈在对面直点头,这姜茶还是她陪太太一起炒的,因为太太怕厨房的婆子不尽兴给炒坏了,非要自己动手。“炒姜茶时还放了些剪碎的红枣一起,不知少爷和少夫人喝出来了没?”

颜芝仪便又啜了一小口,含在嘴里品位了一会儿,确实发现了一丝红枣的香甜,“确实有红枣的味道。”

这么说着,她脸上的笑容反而比先前淡了几分,离家也才一个时辰左右,她已经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厚重感。

想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好,颜芝仪怀念不舍之余,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