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京城生活日常。(第4/4页)

她不仅要为他保密,更应该保护好这个绝世好老公。

看了眼前面跟婆婆亲戚的秦海,颜芝仪内心油然而生一股保护欲,果断转移了话题:“寒哥你们今天聊了什么,怎么能待上两个时辰之久?”

包括她在内的女眷们全都是小鸟胃,很快就吃完撤桌了,之后的时间她都在一边瞎聊,一边等陆时寒吃完来喊她回家。

把她转移话题前的眼神尽收眼底,陆时寒愉快勾了勾唇,他自然知道秦海只向着自己,在家母亲说了什么,秦海都会私下告诉他,也从来不会越过他对母亲汇报什么消息。

如今他们远在京城,秦海更不可能向母亲通风报信了。

但是看她这么体贴又窝心的为他着想,陆时寒竟然不想这么快告知实情了,只想让对自己的这份心意维持更久些,于是便配合的被她转移话题,耐心说明了今天的情况,“荣太医的二公子和另一位侄儿都没有继承家业的准备,而是想读书走科举,身上也有了秀才功名,据说再过两个月还要回乡考举人,席上趁机向我询问了许多应试经验,许是因为聊的太深,才耽误到了现在。”

“难怪荣家这般热情好客,原来也是有事相求。”她之前还奇怪,主治医生和病人的身份是不是颠倒过来了,应该是他们上赶着请荣太医吃饭才对啊,想了半天以为是齐王世子的面子,和她爹娘包的二百两银子起了双重效果,还在感动父爱母爱如山来着,结果显而易见,她自作多情了,那二百两银子恐怕还没有陆时寒分享几句科举经验的份量重。

说不定当初荣太医愿意陪陆时寒千里迢迢去江州,也不仅是因为齐王世子所托,还有陆时寒自身的面子在内呢。

老公有面子,颜芝仪当然也脸上有光,“这么看来,寒哥不管去哪儿都是倍受欢迎的座上宾,毕竟官宦人家谁没个参加科举的子侄?”

陆时寒摇头失笑:“朝中同僚也都是进士出身,他们自可向子侄传授经验,没必要指望我。”

“即便满朝都是进士,状元郎依然屈指可数,你分享的经验依然是无可替代的。”颜芝仪又想起了她给陆时寒的宝贵建议,状元密卷一经上市肯定满坑满谷的买家,她美滋滋的筹划起来,“赶明儿寒哥的状元密卷写出来,咱们自家也留一批,关系好的同僚友人都送一本,也是很好的礼物呢!”

陆时寒知道入朝为官不像寒窗苦读,交际圈子广了,有些应酬和礼尚往来必不可免,很多像他一样寒门出身的同僚,会亲自写些东西作为赠礼,是个既体面又不费钱的好法子,但他们大多赠送擅长的书画或是诗作,还从来没人送题集做赠礼的。

但他越想竟越觉得这个提议有可行性,就像她说的,谁家都有参加科举的子侄,送题集还更实用些。

回过神后的陆时寒一阵无奈,心想千防万防,到底还是被她带偏了,遂把这些想法抛之脑后,认真解释道,“将这些年的应试题整理成册恐怕要费许多时日,翰林院同年众多,我还想一边整理一边同他们探讨。”

颜芝仪当然知道出书不容易,尤其是出题集这种神圣而高难度的工作,她这种学渣只有跪服的份,也早就做好了他一边工作一边兼职、几个月才能搞好的准备,但她没想到陆时寒这么会举一反三,她出了个状元密卷的点子,状元本人倒好,竟然还要集本届学霸之所长,这一旦发行还不得被抢疯了?

颜芝仪佩服的给陆时寒疯狂点赞,然后就很体贴的给他时间准备,不再时时过问进度了,反正她也听不懂。

荣太医也很靠谱,他们拜访的第二日就来给颜芝仪把脉了,暂定每旬来给她把脉施针并调整药方,就让她自己遵医嘱了。颜芝仪便随着陆时寒工作生活的逐渐走上正轨,也开始了每天喝汤养生顺便找点事情充实生活的日常。

但她也就是在陆时寒上班的时候,需要找点事情打发时间,他下班回家后,他们几乎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拜访完荣太医,紧接着就是轮番拜访附近以张大人为首的邻居,偶尔出门逛逛夜市,或是接待陆时寒的友人。

这一天,他们就接待了一位极其尊贵的客人。Ding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