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愿意的(第2/4页)

如今百业兴旺,对钱钞的用量需求日高,多发金钞,非但不会使物价飞涨,反而能缓解物价下跌,于民方便。

所以,他觉得,今年可以发行多一点,去年发了两百万贯的金钞,今年可以发四百万贯。

有了这些钱,民间生产会更顺滑,朝廷也有更多用度,国家强不强,就在这一波了!

李凝有些热血沸腾,感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手上有个小本本,她肯定能记下来。

不过……

她悄悄瞥了一眼旁边的皇帝,这位皇帝眉眼温柔,静静地听着对方讲解,似乎并没有被对方说动。

听完之后,这位俊美无比的皇帝只问了一句:“户部还有多少准备金?”

赵鼎一滞,低头道:“回禀官家,尚有四十万。”

“最多两百万贯,”赵士程平静道,“如今还是在打基础,且花不到这么多钱,不必超发。”

赵鼎忍不住分辩道:“禀告官家,如今市井繁华,难得户部有些盈余,正可将修黄河、清理汴河淤积、以及修筑东京至南京铁道之事定下,如此,商贸更顺,税赋自然也多了!以利盈利,才可做更多实事。”

赵士程淡然道:“暂不到要用基建刺激经济的时候。”

经济、基建都是他常用的词,臣下都已经理解,倒也不用多去解释。

赵鼎一脸遗憾,正要应是退下,便听陛下缓缓道:“卿之本意虽然好,却有些急躁了,我且问你,如今天下农事,可有如占城稻一般的增长?”

“回官家,不曾。”

“既然不曾,那天下耕者又能有多少收成,去买那等多的财货?”赵士程解释道,“如今农税还是朝廷根基,发钞修筑铁道、运河、必然大征民夫,耽误耕作,反而少了农人收成,弊大于利。非是不能修筑,只是不能同时兴建,更不能发钞修筑,知否?”

现在是古代社会,没什么起重机运输车,都是农民一铲土、一挑石的弄出来,耗费时间民力,且还不给人家钱,这种修出来虽然是好政绩,可倒霉的还是农人。至于说给钱请人来修——那成本可就海了去了,他当初修一条铁路,都是用的辽国人民的钱修的。

赵鼎心悦诚服:“谢官家指点!”

户部郎官退下后,李凝便听周围的讲义司官员和官家讲起,如今钱荒缓解,并不全是金钞的功劳。

还有两大原因,其一是禁止私铸铜佛,以前铸造的不论,但若有新铸铜佛,一旦发现,朝廷可以直接没收,举报有一成奖励。

其二则是搪瓷的盛行。

搪瓷如今已经和瓷器、玻璃一起,成为新的大宗日用品。

它比铜盆轻巧,比铁盆耐用,比瓷器坚固,比陶罐精致,尤其是贫民小户,女儿出嫁时,要是能送上几个搪瓷盆碗,那便是倍儿有面子。

因为这两件事,铜的用量大大减少了,如果不是还在用铜铸造火炮,怕是价格还要进一步下跌。

赵士程轻笑了两声,说知道了,便不再提起这事。

下一件事便是准备在两广推行的海上水师,朝臣本来想称之为南洋水师,用来负责福建、广南路一带的海防,同时还提议在密州市舶司建立一支北洋水师,负责江浙、淮海、京东路一带的海防。

但是这个名称立刻被他们的皇帝陛下划掉了,认为这两个名字都不太好,于是这两支改名为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

两只水师都会划拨一处官营的船政来筹办海防,至于海防的钱,赵士程准备从两地的海关贸易中出。

同时,还需要在江浙和广州各建立一所水师学堂,用来培养水师人才。

简单说,就是要烧钱。

好在赵士程对这个钱还是很大方,先前裁撤河北路十万旧军,每年可以为国库省下百万贯,如今可以把这笔钱用在两支水师的建设起步上。

他甚至还有在两支水师建设好后,去这两地看看的想法。

这事他只提出了一个大致框架,自然会有聪明的属下们去细化推敲,他只需要再他们下个计划书拿上来时,写批不批准就好。

一天下来,赵士程处理了大大小小数十件政务,有些疲惫,便吩咐诸人休息半个时辰,便起身出门了。

李凝其实想跟出去,但又想到自己初来乍到,还是坐在原位未动。

……

赵士程在花园里舒展了一下筋骨,便去到自己的古琴边,拿起二胡弓弦,一手按琴,一手拉弦,磕磕绊绊地拉了一首曲子。

宫中乐官被整得十分沉默,等陛下玩够了,才小声建议,如果您想玩,南边有一种“枕琴”,是专门这样玩的,你可以试试那种琴,这个毕竟太大了,您用着不顺手。

赵士程就是玩,又不是真想学新乐器,只是笑了笑,随便弹了几个泛音,又弹起了以前听过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