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愿意的(第3/4页)

如今的大宋常用的工尺谱缺陷很多,他前两年,他吩咐乐工把西方《四线记谱法》学习一番,以做改进,也不知现在进度如何了,不过他如今事情挺多的,还是等过些日子再问问吧。

音乐这种事情,毕竟只是玩闹,就像画画一样,只要开发出新玩法,大宋有的是人才去推陈出新,比如张泽端,最近和画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两个都沉迷于开发新画法。

在他们眼中,重形还重意只有喜好和擅长之分,没有高下之别,还喜欢上了去医科看解剖,已经到痴迷亲手解剖研究的地步了。

那人物画出来,像是真的像。

想着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拨弄着琴弦,他疲惫的精神渐渐恢复起来,弹的曲子也带上一点欢快。

休息了一会,他又沏了一壶茶,看了几张写市井新闻的小报,感觉充电完毕,可以继续上班了。

那些个臣子,个个都想表现,只捡好说,对坏处避重就轻,他稍一松懈,他们就是浪起来,需要敲打着用。

不过也不能敲得太厉害,不然这些韭菜倒了,他可就得压榨自己了。

今天新来的两个小姑娘挺听话的,不吵不闹,可以先待着……

唉!

赵士程有些无奈,他记得自己的本意是想谈一场恋爱的,但忙了这两年,又觉得恋爱太麻烦了,懒得动,治国更快乐。

可让他父母包办,他又觉得别扭……

“这都过二十二年了,我还是单身,”赵士程感慨着,“要让我上辈子的老妈知道,非把我赶出家门不可。”

他笑了笑,起身,继续工作。

-

辽东,辽泽城。

夏季的辽泽城外,连绵的稻田正在抽穗,青碧的色彩绵延天际,让人看着便心旷神怡。

陈行舟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他正从辽阳回到自己老巢。

师尊让他早点培养一个接替人,好让他将自己调回中枢,论功行赏。

但这样的人,哪是一时半会就能培养出来的?

“爹,要不然,我让您来当这个辽东留守如何?”四十岁的儿子问他六十多岁的父亲。

六十多的陈瓘冷漠地看着儿子,一个没忍住,险些一口啐到他脸上。

“爹啊,这几年辛苦您了,”陈行舟越想越觉得合理,“您当年也是经历十州六县,身经百战的人物,又陪着我守过辽东城,在辽东甚有威望,郭药师他们也挺尊重你……”

“你再胡言乱语,我今晚便收拾了行囊,坐船回中原!”陈瓘叹息道,“当年你也是个顶孝顺的儿子,忠君爱民,让老父我甚是骄傲,如今却……”

“看您说的,我还不能让你骄傲,那这世上还有谁能做到。”陈行舟笑了笑,“如今您的官位早就恢复,朝廷也为您平反,我再回到东京,陈氏一族,立刻便光耀祖宗,说不得我还能配享太庙……”

说到这,陈行舟不由骄傲道:“若是入太庙,我那名字,怎么也能排在王洋刘琦等人前边,叔夜也不及我!”

陈瓘无奈:“行了,如今女真越发不稳,你就别想这些事了。”

说到这,陈行舟也不由微微皱眉:“完颜宗干这也太让人失望了些。”

先前金国连损三帝后,诸王议政,最后决定将辽国土地分给女真族人,这便要东北一带的女真族人迁入辽国旧地。

但效果却并不好。

辽国当年大乱,除了皇帝昏庸,还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天灾频繁,年年都有,尤其是以奚族故地一带,因为连年开垦,已经化为一片荒漠,每逢大风,便有的风沙绵延,毁埋青苗。

女真人这一年迁徙,虽然给了土地种子,却没有能改变天灾,今夏依然是尘风毁地,整个中京道、西京道,所得寥寥。

粮是民之本,收成不够,又无法救灾,原本投降女真的辽国旧贵们本就日子过得困难,但金国依然向他们大量征发粮食,一时间,原本平静了快一年的局面,又动荡起来。

常有小波匪徒越过燕山,侵扰辽东,杀人放火,抢掠粮草,陈行舟这些年在各地都训练了大量民兵,可给小城镇以自保。

但见微知著,他觉得金国可能又要乱起来。

毕竟,这如日中天的北方部族,在最辉煌的时候,让官家挡在了关外,他们不可能轻易认输,等内部不和过多时,总会向外部想办法。

而自己治下的辽东,会再一次成为前线。

“要不然,像高丽国那样,修个小长城防备金国?”陈行舟忍不住开了脑洞。

但他随后又摇头:“不可,高丽长城沿山而筑,辽东平坦无险,建不了长城。”

“到时,肯定要让朝廷带大军支援,”陈瓘旁观者清,“不必心急。”

“抵抗金国罢了,这点小事,不必劳烦官家!”陈行舟说这话,是有充足自信的,毕竟这十几年来,辽东城高粮足,兵精将猛,铠甲火器都不缺,辽东健儿更是一等一的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