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4/4页)

他不愿再多说了,只是温和地哄她:“你不喜欢凉州吗?我们一起到那里去,我是你的玄策,你是我的阿檀,你所想要的,一切如你所愿。”

阿檀偷偷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心都抽搐了起来。可是,这又算什么呢?他要求娶公主,家里放一个,外头放一个,何其荒唐。

这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摇着头,抽抽搭搭地道:“您真当我傻吗,犯不着这么哄我,您要去哪里我都不管了,我原是不配的。”

她趴在他的膝头哭泣,声音软绵绵、怯生生,尾调一颤一颤的,宛转如丝,缠得秦玄策心里发痒。

秦玄策的某个地方又硬了起来,他咬牙切齿地想着,他为了她费尽心力,她却不领情,这会儿还要和他闹,着实可恨。不错,他也是要生气的,到时候,倒过来,须得要她跪在床头哄他才好,周行之说的,闺房之乐,他也可以试试。

他自顾自地想着,禁不住身体发热,却并未注意到,她的手是冰凉的。

窗外的雨逐渐大了起来,嘈嘈切切,像是有人胡乱拨弄着商弦,凌乱不成调。

十月初五,万岁千秋,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长安城中朝野同庆。

高宣帝设宴于朝阳殿。

秦玄策入宫赴宴,特意提早了一些,先带阿檀去了掖庭。

安氏得了消息,早早地就候在掖庭宫门外,掖庭令及诸宫人随奉左右,不意竟见大将军亲自过来,皆大惊,跪伏于地。

好在秦玄策只是嘱咐了阿檀两句,便出去了。

众宫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掖庭令加倍殷勤,亲自引着阿檀入内,命人奉上白露茶、桂花露、石榴子等,又在室内点了紫苏和罗香,陪着笑脸道:“好叫苏娘子知晓,太子妃早前命人过来吩咐过,要吾等善待安娘子,如今安娘子的住所都换了一间大屋,另有两个宫人伺候着,一切都好,您不必挂心。”

阿檀客气地致意,拿了一锭银子塞给掖庭令:“还要劳烦大人多多费心。”

“好说、好说。”掖庭令接过银子,笑着退了出去。

安氏见左右无人,喜滋滋地拉住阿檀的手:“我的儿,如今你可出息了,带挈着娘的日子也舒坦了不少。”

阿檀低下了头,轻轻地道:“这算什么出息,以色事人,色未衰,意已驰,明日不知几何,这样的话,母亲日后不要再说了。”

安氏看着阿檀,恍惚觉得阿檀通身上下却平添了一股子丰腴气质,似明月珍珠,皎皎莹润,格外温存起来,但脸蛋看着确实清减了几分,安氏拉过阿檀的手:“怎么说这种话,娘看你好似瘦了一些,难不成晋国公府还苛待你不成?”

“那倒不是。”阿檀摇了摇头,沉默了一下,勉强道,“二爷待我很好,锦衣玉食地供着,比寻常主子还奢侈,娘不用担心。”

她说着,从袖袋里取出一个布包来,交给安氏:“这是我近日得的一些赏赐,娘,给您,您留着日后用度。”

安氏接过,打开一看,是一套赤金镶嵌祖母绿和珍珠的头面,宝石闪耀,光华流转,哪怕当年苏家富贵时,安氏也不曾见过这般精美华贵的首饰。

她又惊又喜:“这、这凭地贵重,你不自己留着,给我作甚?”

阿檀认真地道:“我用不着,二爷给了我许多,我看就这套给娘最适宜,上面的石头珠子很多,您把这些零拆下来可以慢慢花销。”她又指了指边上几个如意金锞子,道,“这些是老夫人赏我的,这个用起来更方便些,给您一半,我自己还留了一半。”

她犹豫了一下:“其他也没了,就过来这一趟,东西多了怕招眼。”

安氏拿着那套头面,摸了又摸,叹道:“你这孩子,果然是攀了高枝,心气也高了,这么好的物件,我看单单这做工就值好几百两银子,你怎么想着要把它零拆了,可不是败家吗,日后万万不敢如此了。”

阿檀神色忡怔起来,慢慢地道:“日后,怕是也难了。”

她突然红了眼眶,跪了下来,哀婉地叫了一声:“娘……”

安氏大惊,丢了首饰,急急俯身去扶阿檀:“你这是怎么了,快快起来,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

阿檀却不肯起身,她眼中带泪,望着安氏,低声道:“女儿不孝,不能伺奉在娘的身边,连见上一面也艰难,今日既来了,且容女儿给娘磕几个头,以全我们母女之情。”

说罢,她不顾安氏的阻拦,以首触地,扎扎实实地给安氏磕了三个头。

作者有话说:

跑了跑了真的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