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3/6页)

李文简略偏头望向她。

昭蘅感觉他的眼神不大对劲,想马上收回手,可李文简却立刻将她的手腕握在掌心。昭蘅的心跳又快得一塌糊涂,这会儿进了园子里,没方才宫道上那么多人,可是又怕斜里突然冒出人来。

大庭广众之下,殿下跟她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

走过一道月门,是一座小型的景观园,园子里遍布嶙峋假山,一座接着一座。

李文简握着她的手腕往斜里一个跨步,竟然将她拉入一个黑漆漆的假山洞里,

“是吗?我听听?”他突然俯身靠过来,一只手撑在她的腰侧,一只手护在她的头顶。

昭蘅低着头,眼睫颤抖像风中的蝶翼,用手推挡着李文简的靠近,压低声音提醒:“殿下,有人。”

然而他的动作总是比她快一步,抬起指尖,拉开了她的手,已经将耳朵贴在她胸口。

“是挺快。”他唇边还带着笑,抵着她的心跳。

初秋的暖光透过假山的罅隙照进来,一缕一缕金色的光线里,有细尘在跳跃起舞。

昭蘅轻轻蹙眉,声音里带着薄愠:“等会儿被人看到了。”

李文简是个端庄的人,近来却总爱捉弄昭蘅,看她慌乱紧张,秀眉拢蹙,竟也品出一丝乐趣来。

他想起那日在大相国寺,她说自己不是君子。

嗯,确实有些不够君子。

“不是你让我听的?”李文简说。

昭蘅讶然抬眸,她的本意是让他听腕子间的脉搏,哪里是让他趴在自己的胸口听心跳。

四目相对,昭蘅在太子殿下眼中看到了丝微不可查的狡黠。

“不理你了。”她眼睫乱舞,抬眸推开李文简,提起裙摆大步从假山后跑了出去。

李文简看着她落荒而逃的背影,唇边笑意未减:“记得多设一席,小四郎回京,十六晚上也要入宫赴宴。”

昭蘅捂着耳朵跑得步履慌乱,才不要听他说了什么。

*

车辇缓行,穿过闹市,一路向着国公府进发。赶了一整日的路,安胥之有些累了,靠在车壁上打盹。

京城的林荫做得很好,道路两旁有树,秋蝉高居树上鸣唱,高高低低此起彼伏地叫着,听久了让人耳心里发嗡。

在聒噪的蝉鸣声里,渐渐望见了公府高大的乌头门。

“四郎君回来了。”

公府的下人踮着脚尖往长街尽头望去,终于看到了安胥之的马车,府里立刻热闹起来。

“祖母,母亲,砚临回来了。”

“好,回来了就好,一路上辛苦了。”白氏本就喜庆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安胥之身穿紫色绫罗长袍,笑着说:“曾祖身子可还康建?府中一切安好?”

“一切都好。”白氏脸上含着笑意,轻轻望了他一眼:“快进来吧。”

“长途奔波,赶了这么远的路,八成累坏了。”刘氏心疼地拍了拍他一山上的褶子。

安胥之说:“不比父亲和几位祖父当年戎马倥偬艰辛,只是思念家人,只想早点归家。”

“先去换衣裳梳洗吧,你祖父和父亲都盼着你回来呢。”拥着人进了府门。

安胥之道好,先行回院子梳洗收拾准备给老公爷请安,白氏在前厅坐下来,替他收拾随行的包袱。

带回来的衣裳用具都是干净的,他一向是个很有章程的人,东西都收拾得规规整整,哪怕只是一张手帕都叠得纹丝不乱。

一样一样取出来,交给他院里的丫鬟,让她们拿回去装好再重新收拾进柜子里。

这时小厮又抬着一只箱笼进来。

白氏正要打开,安胥之身边的童子匆匆跑了过来:“老夫人。”

白氏瞧他被晒得黢黑,走的时候白白净净的小童子现在黑得反光了,吩咐慧娘:“长流伴着四郎一路辛苦,给他取两吊钱买点心吃。”

长流一听高兴得很,咧出一口雪白的牙,说多谢老夫人。一面指挥身后的小厮:“四郎君吩咐,把这口箱子抬回去。”

白氏问:“这是什么?”

长流笑着说:“是四郎君一路上收集的一些小玩意儿,巴掌大的小风灯啊,象牙磨的珠子,西域那边来的虎毛围脖……”

白氏一听,怎么都是些小女子喜欢的东西?不过她没有多想,府上女眷多,砚临和她们又处得很好,出一趟院门给她们采买置办了一些礼物也不稀奇。

转头吩咐小厮:“小心些抬过去吧。”

小厮们应了“是”,抬着箱子小心翼翼地往安胥之院内去了。

安胥之从盥室出来,换了一件霜色绣竹纹的长袍,领口和袖口用山蓝色的缎子滚了边,洗去风尘,人往那里一站,便是副朗如星月的板正身姿。

正厅里,老公爷和安元庆早就盼着了,晚上也早就置办妥当,只等他回来好给他接风洗尘。

一家人落了座,老公爷在他面上并未发现倦色,颔首道:“到底是人年轻,赶着这么远的路也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