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飞鹰大队。(第3/6页)

那么这一仗他要不要打?是按照计划进攻,还是应李世民所说“谈一谈”?该如何办,他得仔细思量思量。至少……至少要先等长安的结果。

说曹操曹操到,正在此时,亲兵匆匆来报:“大汗,派去长安的探子回来了。”

颉利可汗神色一震,立时转身返回营帐。

这一动作,对岸的李世民等人收入眼底,互视一眼,都察觉出其中反常。不论颉利可汗是信了他的疑兵之计还是不信,出兵还是不出兵,都不该是这般甩袖就走,步履匆忙的状态。众人心中疑惑,但都按下不表,决定先行回营在做打算。

此刻,营地内不少士兵个个手握枝条、灰头土脸,为了制造“万马奔腾”的援军景象,他们把所有可用的马匹全部用上,不断鞭策,如此还不够,又用枝条横扫地面,掀起尘土滚滚。若不然,哪来颉利可汗所见之景?

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早已等候在侧,瞧见李世民,立时迎上行礼:“圣人,不知颉利可汗表现如何,怎生反应?”

李世民正待开口,忽见斥候赶来:“长安派人急报。”

长安急报?所有人的心头一紧。没一会儿,长安信使已到眼前,双膝跪地,言道:“属下尊太子殿下吩咐前来给圣人送信。”

李承乾发来的急报?李世民接过信件,甫一打开便瞳孔收缩,神色一点点转变,从最初的愤怒惊骇到中间怔愣蹙眉再到最后的木然无语。

他看向信使:“此事原委如何,仔细说来。”

“是。”

信使从长孙氏与李承乾出宫采收土豆回程路上自武郎将口中得知突厥人来京开始讲述,滔滔不绝,几乎三句话不离“太子殿下”,一会儿太子殿下说,一会儿太子殿下言。俨然已是李承乾骨灰级粉丝,无师自通“承乾吹”技能,且运用得淋漓尽致。

众人听得一边懵逼一边惊骇一边震撼,心中后怕不已。他们终于知道突厥骂而不战的另一目的是什么了,原来竟然在此。他在等长安的消息!

而房玄龄等人也同时明了,刚才颉利可汗为何举止反常,必是长安逃脱的那人已然到了渭水。

李世民握着信件的手寸寸攥紧,差点没忍住把信摔出去。好家伙,这么大的事,李承乾竟然就囫囵给他写了个大概,整整三页纸,就半页说的是正事,其余两页半全是自夸!自夸!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有点心梗。这孩子到底知不知道点轻重缓急!要不是还有个信使可问,就信上这点东西,让他怎么全面掌握消息。

程咬金哈哈大笑:“太子殿下干得好!这要是让突厥人得逞,我们这一仗还怎么打!”

是啊,倘若突厥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殿下不但阻止了一场敌军的偌大阴谋,还使得满城百姓臣服,勠力同心,让他们有了坚强后盾。这不是干得好,而是干得太好了。

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笑容,信使更为高兴:“圣人,殿下说执失思力在他手里没用,已让人送来此地,由您处置。

“不过执失思力受伤在身,虽军医已稳住伤情,言无生命之忧,但殿下仍恐路上颠簸使其伤情反复导致死亡,特命押送之时小心谨慎。因而他们会慢些,约莫明早可到。”

李世民点头应下,遣退信使,嘴角勾起,将信件放置桌上,手指轻巧:“今日对质,观颉利可汗态度,当是已信了我们的疑兵之计,心有犹豫,再加上长安的消息,只会越发动摇。待得明日执失思力押送过来,我们再帮他一把,让他这个决定下得更快一些。”

众人了然。

********

突厥大营。

颉利可汗大惊:“你说什么,长安事败,执失思力被抓?”

“是。”探子咬牙,“我们此行二十一人,除属下侥幸逃脱,其余人或战死或被擒,无一幸免。”

颉利可汗面色铁青,心中又气又怒又十分不甘心。

叠罗支言道:“父汗,还等什么,我们这就打过去,把阿史德乌没啜与执失思力救回来,杀入长安,杀他个片甲不留。”

麾下大将附议:“唐军如此嚣张,我们定要给他们个教训,让后悔莫及,跪下求饶。”

唯独突利二可汗几度犹豫,欲言又止。

颉利可汗看向他:“你不这么认为?”

突利低下头:“李唐现在援军已到,兵马定然不少,更有长安全城百姓誓死抵挡,反观我们,已失两员大将,此战不好打。”

其余人横眼:“即便没了阿史德乌没啜与执失思力,还有我们,还有二十万大军,有何不可打?”

突利摇头:“你理解错我的意思了。非是不可打,而是不好打。若打也可以,毕竟我们兵力庞大,李唐就是援军再多,兵马再强,也绝对比不上我们。虽有满城百姓,但百姓战力如何能与将士相比?所以这一战,我们仍有很大胜率。只是就算胜,恐怕也会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