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巴士爆炸事件(第3/6页)

这是9月8日之事,亦即距我最初阅读《P·S》报的报导已过5天。

2

在东京都内有周延交通网的大东电铁,其巴士路线之一称为“第一品涩线”。在公司内部,这条路线又称“城南九号线”,是从品川车站经泉岳寺前、鱼篮坂下、古川桥、天现寺桥、涩谷桥至涩谷的路线。

9月9日上午9时50分左右,这条由品川开出往涩谷路线的11号车正要驶离四之桥招呼站时,乘客比较稀少,只有十二、三人,所有的人皆有座位。

在车掌哨音响起的暗号下,司机拨亮右方向灯,从后视镜确定没有想自右侧超越的车辆后,又确定车前方视线所及之处并无小孩或猫狗之后,他让车子前进。这天早上,道路上人车较少,11号车完全依时刻表行驶。

但,车身才动,司机正想将低速档拨入二档的瞬间,他感受到从未经验过的冲击,同时听到附近响起类似爆炸的声音,马上反射动作的踩刹车。

紧接着是乘客们的惨叫声。最初,司机以为是踩刹车导致乘客失去平衡而发出的叫声,但是,当他回头往后看时,才知道自己料错了。

他最先见到的是烟雾,灰色中夹杂黄色的烟雾正好自左后车轮座位冒起。他慌忙熄掉引擎。

车掌小姐一边按住眼睛,打开车门让乘客们走出车外。他按住眼睛的右手手套缝隙渗出血丝!

“司机,快叫救护车。”有乘客大叫。

司机见到座位下躺着一位似已晕厥的年轻女性。

包括手部擦伤在内,受伤者有9人,皆由救护车送往附近的日向外壳医院后,麻布警局的干员和警视厅的鉴定课员开始现场搜证。

首先拍摄车厢内的全体照片,然后再分次拍摄各部分的照片,以现场鉴定而言,这是最先进行的工作,如此一来,日后将照片放大时,能够发现现场搜证时可能遗漏、忽略之物。

接下来,课员们实际以自己的眼睛搜证,马上知道这件意外是由于类似定时炸弹之物的爆炸,从玻璃碎片、烧焦的衣服破片、受伤者留下的手提包、袋子等杂乱物件中,发现两、三样能推定为定时炸弹之证据。

爆炸点是接近车后方左侧的座位下,该处车体的损坏也最严重。该座位前掉落着直径14公分的时钟电子盘,距离约70公分的后座地板上找到时钟背盖、因爆炸而扭曲的时钟外框。此外还有1.5伏特的干电池、铅的碎片、小螺丝3枚、铜线、塑胶碎片等。

这些物件当天就送至警视厅科学检测所进行更精密分析。但,依现场鉴定的结果,推定此爆炸物为:——在直径约5公分、高度约10公分的塑胶筒内装填火药,再和时钟、铜线、干电池等组合,成为“定时开关”式的定时炸弹。

不过,爆炸范围半径约2.5公尺,中心位置也许只是座位下的铁板略微凹陷而已,并非最初想象的那样严重。

这次爆炸事件的被害者之一为P国驻日大使管的总机小姐田丸冴子(24岁),而且,她是受伤的9人之中最严重者,爆炸后晕厥于巴士地板的年轻女性正是她。

她在背送往的日向外壳医院接受全身检查,确定未引发特别的功能障碍后,开始治疗。她是被炸碎的玻璃、金属片等刺伤,并无灼伤。不过,伤势几乎集中于脚踝至大腿,合计约有50处,必须从每一伤口取出玻璃片盒金属片,治疗相当困难。

玻璃片以5毫米大小的最多,但是如沙粒一般、很容易忽略的小碎片也不少。

被抬进救护车时,她就恢复意识。

警方估计好治疗完成的时间,自傍晚开始进行侦讯,但,群集于医院的新闻记者们似乎已先见过她,9日的各晚报皆刊登出“晕厥的田丸冴子之谈话”,内容如下:——我是从川崎的家里前往P国大使馆上班途中。由于像平日一样搭乘品川开出的巴士,又有座位,就开始打盹,所以到现在仍不明白为何会变成这样,也记不清楚爆炸前的状况,只是感觉两条腿像被炸飞一般,耳膜似乎也裂开了,醒来时,人已躺在救护车上。

另外两、三位受伤者也谈及爆炸当时的情形,但皆表示是突然被卷入莫名其妙的爆炸中,有人以为是巴士和别的车相碰撞,有人则错觉巴士是被某处工程现场的爆炸所波及。

另外,大东电铁巴士的营业经理延岛三郎声明如下:——在巴士上放置定时炸弹,这种事非同小可,只能认为是精神病患者所为,但,即使这样,为何找上我们的巴士呢?我们未接到恐吓电话,譬如不依言如何如何,就要炸毁巴士之类……不管怎样,公司对受伤的乘客,一定会尽可能照顾……关于此一事件,负责采访的记者们以电话传送原稿回报社时,是松永在社会版部门接听。他将话筒贴在左耳,右手持铅笔在稿纸上飞快写着,一听说受伤最严重者是P国大使馆的总机小姐田丸冴子,立刻大声反问:“喂,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