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迷雾中的光(第3/14页)

但这些在千行所熟知的推理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经典诡计,在这对玲珑屋唯一的双开门前,却看似失效了。

千行执着地再次检查了门闩。

门闩由上下两根方形截面的粗长樱木条组成,用来卡死双开门的中央区域,门的两边则被八套合页牢牢固定在门框的两边。

上门闩的一端被铜钉钉在左侧门背后,另一端可自由活动,用时从上至下,落入右侧门上的卡槽,并封闭保险木。

下门闩则是插入式的,插入右侧门的终端卡槽后,再将左侧门的起点卡槽封闭保险木。木条左侧由一根绳索联系,开门时将其从卡槽中抽出,自由悬垂于左侧门的下面。

安装双门闩,并且采用了落闩与插闩这两种不同的上闩原理,与两侧的八套合页(一半的双门是采用四套合页)一样,显然是出于双重保险的考量。

虽然两侧门的上部与下部,还装有四套铜插销,但很显然这是多余的。因为两扇门与门框之间惊人地严丝合缝,这四套上下的铜插销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当然,如果将这些插销全部锁死的话,仅凭周焘和荣俊赫两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撞不开门的,恐怕必须动用工具或机械,方能将其破坏。

毫无疑问,双开门是由于遭受极大外力的冲击,被生生撞断了门闩而打开的,门闩的两头还完好地处于卡槽与保险木的内部。

可见,现场目击者所言非虚。门在被撞开前确实是处在严密锁闭状态,也就是两根门闩所造成的双重保险状态。

不仅门闩毫无疑点,经千行的仔细检查试验,门与门框之间,以及门框与墙体周围也不存在一点点的漏洞。

根据千行的仔细检验,从两根门闩、卡槽,以及保险木的表面来看,根本没有类似大头针等尖细锐器造成的针眼痕迹。这就意味着,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曾有丝线等其他物质与门闩的关键部位进行过物理连接。而根据千行前次的当场试验,所有的窗户几乎与门、地板一样,没有哪怕一丝丝的缝隙存在。甭说信用卡,就连一张薄纸都不能通过。

那么,丝线从何而来?

由此,千行的心里形成了牢固的想法。想从门、窗户与墙体找出一丝漏洞来,穿过某种控制门闩的工具,达到开门和锁门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试图从门找到密室制造方法的突破口的想法,无疑都是徒劳的。

检查完门之后,千行开始检查屋中的八扇窗。

刘晓伟一直站在门口,一方面协助他的勘查工作,一方面也保护着他的安全。按照安力为的事先吩咐,只要他有事离开,千行的安全就由小刘来负责。

小刘不敢轻易打扰千行的思绪,因此只是站在门口,望着千行不厌其烦地将窗户一扇一扇打开、检查、关上,再打开、检查。

他略微感到有些无聊。小刘不知道像这样枯燥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对于破案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但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烦躁,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千行的吩咐。他知道,千行所特有的天才思维,并不是他所能理解的。而这就是千行能够得到头儿和贺科尊重的理由。

“咦?!”

在检查到第八扇窗的时候,千行的喉头发出了一个轻微的声音。

刘晓伟没有忽略这个细微的声音。经验告诉他,千行或许有所发现。但他并没有立即上前,而是伸长了脖子,注视着千行的一举一动。

千行果然回过身,本来像用PS蒙了一层灰色蒙版的脸上,散发出明亮的光彩。他的嘴角露出俏皮的笑意,招手示意小刘过来。

“看。”千行抬起右手一指。

顺着手指,小刘走到近前,朝着窗棂的下缘部分看去。在窗棂下缘的中间,接近窗子插销卡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一寸见方的方形印迹。

“你认为那是什么?”千行饶有兴致地问道。

“看起来,像是被擦过。不过具体的我也……”

“窗棂的下缘布满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是吧?”

“是的。那么……”

“别的窗户,窗棂下缘也同样有一层这样的灰尘。”

“是吗?那么别的窗户有这样的擦痕吗?”

“没有。别的七扇窗,灰尘都保持了均匀分布的状态。再仔细看,这不是擦痕。”

“是呀!如果有人擦拭窗棂上的灰尘的话,应该不会只擦这一点点地方嘛。”

“你来看。”

千行走到房屋中间,从书桌上找出一张薄纸片,将它从中对折,再对折,一直折到纸片形成了一个一寸见方大小的折纸团。

小刘看着千行的动作,不明白他究竟要干什么。

千行拉着小刘,走到第一扇窗前,伸手拔出插销,打开窗户。

“看。这里的灰尘是没有人动过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