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迷雾中的光(第4/14页)

“没错。”小刘低下头,仔细地检查。

“好。再看这个。”

千行将右手食指与拇指之间捏着的折纸团举到小刘眼前一亮,然后将折纸团轻轻放在窗棂下缘的中间,最后关上窗户。

“哦,我明白了。有人故意打开插销,却让窗户看上去像是关闭的状态。”小刘恍然大悟。

“没错。这样做,是防止风把窗户吹开。凶手需要那扇窗户保持一种紧闭的状态。或者说,他需要让人相信,那扇窗户一直是被锁住的。”

“如果这真的是凶手所为,那么第一层密室将不攻自破。”

“是这样。但我想也没那么容易。下面,我们就来排除其他的可能性。玲珑屋门窗的日常维护,是什么人的工作?”

“应该是根叔的工作。整个后花园的日常维护,都是根叔负责的。除非一个人难以完成,他才会叫上儿子周焘或别的人。”

“好。那么我想应该先问问根叔,最近有没有动过这扇窗户。比如更换损坏的插销、合页、玻璃什么的。如果这个痕迹只是无意间造成的,那就推翻了我们现在的怀疑。”

“好。我这就去问。”

小刘满怀干劲地去了。

千行不慌不忙,背着手来回踱步。

他不再拘泥于门窗的局部细节,而是将目光四下移动,对房屋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玲珑屋呈正方形,是一座传统的纯木建筑,无论从形态还是意蕴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巧与完美。

若是从外部望去,玲珑屋恰似一座千年古寺的大雄宝殿,古朴而庄严。

环绕玲珑屋四周的灌木丛,远远瞧上去就像是寺院外栽满灌木的篱笆墙,可走近一看人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竟是西洋宫廷式的绿植迷宫哩。迷宫不深,也不复杂,完全不必担心会迷路,走入其中的人都会深深地感到,这样的安排别有一番趣味与惊喜。

远近的感受不同,或许就是玲珑屋外貌的最大特点了。这样的反差与和谐集于一身,不免令人想起因中西合璧而闻名遐迩的世界之园——圆明园。

进入室内,有如走进了博物馆的巨大展厅。

不过,细心的人向上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玲珑屋的顶部并没有沿用纷繁复杂的歇山顶或庑殿顶结构,而是改用了更为简洁实用的民居斜梁结构。

这种设计可谓庄严与亲民的结合。

古代的权贵出于用复杂、奢侈的建筑结构来彰显其与众不同的尊贵身份的考量,多采用歇山顶和庑殿顶结构。在歇山顶建筑中,必须在堂间保留柱子。像玲珑屋这样四方形建筑的话,柱子至少得有四根,如果加有外檐,就得分外檐柱四根和内檐柱四根,外檐柱可与墙面融为一体,内檐柱则需按照四向方位在堂间分布,这样才能均匀而合理地分配对整体建筑的力学支撑。

而传统民居里常用的斜梁结构,则是将支撑力直接转化到横梁和墙面,省去了对柱子的依赖,使得屋内不再被分割,因而空间更大,也更加完整和统一。

在玲珑屋的设计中,简单的斜梁结构不但没有使建筑风格趋于简陋,相反地,使得空间扩展而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风范来。

除了斜梁之外,玲珑屋的其他设计也秉承了传统的建筑理念。木与木之间以传统的榫卯结构相接,环环相扣,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优美和谐的结合关系。

在室外光照充足的晴天,人们身临其间,浮躁的心刹那间会变得平静,蔓生出心旷神怡、舒畅达观的奇特感受来。

室内的家具、摆设和陈列品,无一不体现出主人浓厚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中央悬垂的巨型水晶灯倒是西洋风格的,灯分七层,由形色各异的菱形水晶体组成,灯泡包于水晶之中,可按用户的需求逐级打开。所有灯泡打开后,通体晶莹剔透,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个中式建筑之中,西洋水晶灯并无突兀之感,而是与其他装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体现出设计师将中西方文化进行结合的美学表现倾向。

整座玲珑屋的主光源便是这盏水晶灯了,全开后不但使屋内无死角,而且能将房屋的顶部结构也全部照亮。人进屋时,便可看到整体建筑结构的全貌,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千行将水晶灯全部开启,歪着脑袋,不时抚摸着下巴,表现出对西式水晶灯和中式斜梁结构完美联姻的浓厚兴趣。

小刘很快就哭丧着脸回来了。根叔曾在一月前修理过那扇窗户的合页,他记得当时是用小纸片来进行固定的。

设想又落空了。

不过,千行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失望。

“咱看看上面如何?”

千行话题一转,突然地往上一指。

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上面是结构复杂的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