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考验 23(第3/5页)

“当然,我听说过沙提拉。”

“巴解组织在沙提拉营里有办公室,所以,八二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的时候,每天都轰炸营区。有一架以色列战斗机发射了一颗导弹,击中了我们家住的那幢房。房子塌了,砸在我身上,一大块水泥把我背上的皮肉撕开了。”

“你为什么会在黎巴嫩?”

“那是因为我们全家被犹太人从祖先的家里赶出来,离开巴勒斯坦,逃难到了黎巴嫩。”

杰奎琳望着天花板。

尤瑟夫说道:“我给你讲故事的时候,你的眼光为何躲开了?”

“我在吧里的夜总会遇到过一些以色列人。当时他们在和一帮法国学生辩论这个问题。他们说当初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原本也用不着赶走阿拉伯人,因为阿拉伯人是自己要离开的。”

尤瑟夫笑出了声,摇着头:“我看你是听信犹太复国主义的鬼话了,多米尼克。巴勒斯坦人会自愿放弃住了几百年的祖宗之地,就为换取几个难民营和一段流放生涯?鬼话。阿拉伯人自己的政府要求巴勒斯坦人离开家园?全是鬼话。”

“这些说法都是假的?”

“你觉得听起来像真话吗?”

“不太像。”

“既然如此,那就相信你的直觉吧,多米尼克。如果一件事情听起来就很不合理,那多半就是不合理。你真的想知道犹太人到底对我的人民做了些什么吗?你想知道我的全家究竟怎么流落到贝鲁特难民营的吗?”

“我只想知道你。”

“我是巴勒斯坦人。把我同我的人民和历史分隔,那是不可能的。”

“那就告诉我。”她说。

“顺便问一句,你去的是巴黎的哪间夜总会?”

“什么?”

“你遇到以色列人的那间夜总会。是哪一家?”

“我记不得,很久以前了。”

“努力回忆一下,这很重要。”

“我们管这叫al-Nakba,就是大灾祸。”

他穿上了一条宽松的棉睡裤,套上了一件印着伦敦大学的汗衫,似乎是突然间才意识到赤身裸体有些不好意思。他给了杰奎琳一件蓝色的礼服衬衫。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是非常清楚的,al-Nakba这样神圣肃穆的话题,怎能轻佻地裸着身体谈论呢?杰奎琳坐在床中央,一双长腿盘在身前,看着尤瑟夫踱着步。

“当初联合国提出了一个方案,要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看了方案,发现里面有个严重的问题。那帮复国主义者来到巴勒斯坦,为的是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可是照这个方案,将近一半的国民都得是阿拉伯人。犹太人接受了联合国的分割计划,可他们心里很清楚,阿拉伯人是不会接受的。阿拉伯人凭什么接受?犹太人只占有百分之七的巴勒斯坦,然而他们却要接手这个国家的百分之五十,这其中包括沿海最肥沃的海岸平原,以及上加利利地区。你在听吗,多米尼克?”

“我在听。”

“犹太人设下一计,要将阿拉伯人从计划中的犹太人国土上赶出去。他们还给计划起了名字——计划D。当阿拉伯人进攻的时候,这个计划就启动生效了。他们的计划就是驱逐阿拉伯人,把他们赶走,本·古里安就是这么说的。就是要清洗犹太人所占巴勒斯坦境内的阿拉伯人。没错,就是清洗。我可不是随随便便用这个词的,多米尼克。这不是我发明的词。这是锡安主义者[1]自己的词语,在他们的计划里,他们要把我的人民赶出巴勒斯坦,他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词语。”

“听起来他们的行为就像塞尔维亚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你听说过一个叫代尔亚新的地方吗?”

“没有。”她说。

“你对中东冲突的观念是复国主义者为你确立起来的,所以你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我就毫不奇怪了。”

“给我讲讲代尔亚新是怎么回事。”

“那是座阿拉伯人的村庄,就在耶路撒冷以外通往特拉维夫的路上。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现在那里是一座犹太村庄,改名为卡法·沙乌尔。”

尤瑟夫闭上双眼,顿了片刻,似乎接下来的话太过伤痛,难以说出口。当他重新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平和,就像在回忆一个亲爱的逝者,记述他在人间最后的平凡往事。

“村里的长者们跟着锡安主义者来到一个住处,于是四百名住在代尔亚新的阿拉伯居民以为他们安全了。复国主义者向他们保证过,他们的村子不会受到攻击。不过在四月里的一天,凌晨四点钟,伊尔根组织和斯特恩帮的成员来到代尔亚新。在中午之前,三分之二的村民已经遭到了屠杀。犹太人把男人和男孩集中在一起,让他们面对一面墙壁站住,然后开始射杀。他们挨家挨户地杀死女人和孩子。他们炸毁房舍。他们射杀了一名怀着九个月身孕的妇女,然后又割开她的子宫,取出孩子。有名妇女冲上去想救那孩子的命,一个犹太人把她也射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