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冰案(第3/12页)

彭七月被调离重案组,打这以后,大案要案都不让他参加,把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案杂案一古脑儿扔给了他。

这天,彭七月去看守所提审一名嫌疑犯,顺路去黄浦区刑侦队逛了一圈,找警校里的学弟小蒋(就是询问徐阿姨的那名刑警)神侃了一通,抬头一眼就看见了那幅肖像。

“那是谁?”

“哦,四一三谋杀案的嫌疑人。”

“还没有找到?”

“废话!你知道的,画像就是画像,拿着画像上街找人,能找出一大堆呢!”

彭七月知道他的话有道理,画像很难画出照片上的那种神韵。警方通过媒体公开寻找嫌疑犯,提供的大都是照片,哪怕是在ATM机前拍摄的模糊不清的照片,很少提供画像。

彭七月问小蒋要来了案件的卷宗,研究了一个晚上,他对小蒋说,我现在是刑侦队里的“闲人”,闲着也是闲着,我来当你们的替补队员吧。

这个“替补”果然出色,第二天彭七月就告诉小蒋,死者写的那页“天书”的确是毛主席的讲话。那是一九六七年一月八日,针对上海两大报社《文汇报》与《解放日报》被造反派夺权,局面陷入混乱,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发表的讲话。

“哇塞,超级替补,上场就得分!”

感激之余,小蒋有些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

“谁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某段历史,本人就对文革感兴趣。”彭七月笑着说。

“对了,这份卷宗有遗漏,还有第五个疑点,刚发现的。”

小蒋所说的“第五个疑点”是董有强的手机,在现场找到的。

“有人给他发来几条莫名其妙的短信。”

“短信?”彭七月心里格登一下,忙问,“什么内容?”

“你自己看吧!”小蒋把手机给了他。

那几条短信依次为:

“你做过亏心事吗?”

“你做过的亏心事属于以下哪一类:1,背叛。2,不孝。3,淫乱。4,偷盗。5,杀戮。6,贪食。7,欺骗。8,凌弱。”

“你做过的亏心事是8:凌弱。”

“晚上我来找你。”

对方的号码是13901673693。一个陌生的号码。

董有强没有回复。很多老人连拼音字母都分不清楚,编辑短信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彭七月不假思索按下通话键,打算跟这个号码的主人通话。

他把手机放在耳边,数遍铃响后,有人接听了。

“喂。”彭七月问。

对方没有声音,但肯定在听,似乎有呼吸声,随着胸膛起伏发出的。

“喂!有人听吗?”彭七月又问了一遍。

对方始终不出声。通过电磁信号的转换,彭七月还是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难以形容,就象一个杯子盛满了冰块,把饮料倒下去,冰块在撞击,冰块在融化,由内而外的爆裂声……

3

彭七月独自来到河滨大楼,勘查了案发现场。从白天一直蹲到晚上,象作家一样苦苦寻找着灵感。

父亲死后,母亲不敢回来住,小董刻意把家里维持原状,未作任何变动。他把房间钥匙交到彭七月手里,这儿的一切都交给你了,随便你干吗,只希望你能早日抓到凶手,告慰父亲的亡灵。拜托了……

最后一句话,小董几乎是哭着说的。

傍晚六点钟后,天色越来越暗,肚子饿得咕咕叫,彭七月打开厨房的冰箱,想找点吃的。这是一台上海产的双鹿牌131升双门冰箱,很旧的型号。冷藏室里空空如也,估计被清理过了,饮料架上只有两罐青岛啤酒和一瓶雀巢咖啡伴侣。彭七月打开冷冻室,心想哪怕找到一盒速冻汤圆也好,他再次失望,里面只有两块冻得硬梆梆的生猪肉和一包鸡翅膀,还有一个制冰格。

这种塑料的制冰格,可以制作十四枚冰块,现在格子里是空的,有少许深色的残留物。在最后一个格子里,有两片被剥下来的白色塑料膜,不知道派什么用。

彭七月很泄气,打算去附近的四川路找家面馆填饱肚子,临走前他把窗户关上,窗前摆着一张陈旧的橡木写字桌,桌上摊得乱七八糟,甚至有一滩深色的酱油渍,看得出死者生前是个邋遢的老头,爱干净的妻子搬到儿子家去,一定是难以忍受丈夫的邋遢。

就在彭七月关窗的时候,风似乎很不甘心地还要挤进来,把桌上的一样东西吹出哗啦啦的声音……

是一本书。一本薄薄的书,或者称为小册子更恰当些,书名《百冰治百病》。

彭七月年轻力壮,从来不看养生类书。死者董有强六十多岁,已经步入老年,看这种书正合适。

彭七月没有多想,关好窗户,离开房间的时候,顺手关掉了日光灯,就在灯光熄灭的一瞬间,彭七月的眼前就象划了一根火柴,嚓的亮了一下,思维象火苗一样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