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冰案(第4/12页)

冰箱里的制冰格,还有那本小册子,这两者有一处吻合——

冰。

彭七月没有去吃面,他重新打开日光灯,安静地坐下来,把这本书翻阅了一遍。

《百冰治百病》是黄浦区老龄委向区内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赠阅的,河滨大楼所在的圆明园路属于黄浦区,跨过苏州河就是虹口区。

书里提到一种治疗便秘的配方:桑叶、百合、决明子、桑椹、绿茶。将它们的混合物制成冰块含服。书里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肠清冰。

电话里,小董告诉彭七月,父亲确有多年的便秘,根据书里的配方,他自制“肠清冰”服用,效果不错,服用后很快就会产生排便的念头。

“现在人的饮食结构偏向高蛋白,别说父亲,我有时也会便秘。父亲把这个配方告诉我,让我也试试。”小董这样说。

彭七月把制冰格重新拿在手里端详,十四个空格里,十三个有深色的残留物,看来董有强制作了十三枚肠清冰,唯有最后一格是干干净净的。彭七月把那两片白色塑料膜用手指捏起来,凑到鼻子下闻了闻,一股中药味儿。

这种白色的塑料纸,我好象在哪儿见过。

岂止见过,还用过……

彭七月是一名痔疮患者。医生告诉他,直肠里的痔疮尚在初期阶段,可以用强生RPH治疗一次性搞定。“现在不做,将来就痛苦了。”医生告诫他。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这样算下来,十三亿中国人,至少有十一点八亿是痔疮患者,难怪那位医生忙得不可开交,频繁地治疗、手术、换药、诊断,累得直不起腰来。彭七月随口问起他的收入,这似乎触动了医生的疼痛神经,愤愤地嚷:

“药物和器械的回扣当然有的,要不我脑子有病,天天去抠别人的肛门?可我拿的是小头,大头都被科室主任、医院领导拿走了,这充分体现了本院‘多劳少得、少劳多得、不劳也得’的分配原则!”

牢骚归牢骚,手术还是要做的。术后,这位医生给彭七月开了一种叫“太宁栓”的外用药,是强生公司的产品,外形就象一枚鱼雷,用手指塞入肛门,它在直肠里慢慢溶解,形成一层药性保护膜,既减轻直肠黏膜的充血,又能产生润滑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别小看这枚小小的药栓,售价近四元,一天两次,幸好彭七月有医保,只支付零头,不然一个月下来就有三百多块人民币塞到肛门里去。

这两片白色的塑料膜,就是太宁栓的包装纸。

彭七月第二次拨通了小董的手机,劈头就问:“你父亲有没有痔疮?”

“有啊!”小董脱口而出,“不光他有,我也有,你没听说过‘十男九痔’这句话吗?”

彭七月的猜测有一半得到了证实。

他再次打开那本《百冰治百病》,仔细数了一遍。一百种常见病,一百种治疗方案,都与冰有关。书的最后一页添加了一种常见病,就是痔疮,但没有注明是“第一百零一种”,提供的配方是:忍冬藤、苦参、黄柏、五倍子、地瓜藤、蛇床子。药名“痔宁冰栓”。

前一百种冰都是口服的,唯有这种是外用的。

这两片白色塑料膜,被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外面用透明胶带包了一层,于是形成一个简易的模具,注入药液后,立在冰格里,送进冷冻室……

以后拿出来的,就是一枚形状象鱼雷的药物冰栓。

董有强把它塞进了自己的肛门。

临死前,在摄氏18度的室温里,董有强几乎穿上了所有的御寒衣物,他那么怕冷,会不会跟这块塞进自己身体的冰有关呢?

彭七月看了看墙上的钟,已经超过十点了,这一番忙碌下来,饥饿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房间里很安静,静得出奇,只有挂钟的滴答声。彭七月忽然意识到他一个人站在一个案发现场,一个凶杀现场。

彻骨的寒意在他体内慢慢扩散,当警察这么久,头一回有这种恐惧的感觉。

嗨,放松一下,看本闲书吧。彭七月告诫自己。

他拿出蔡骏的《人间》看起来,他挺喜欢这家伙的书,把悬疑写到了极致,又把爱情写得那么唯美。

翻开书,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张被当作书签的纸——“四一三谋杀案”嫌疑人的画像。这是他第十三次观看这张画像,量变会带来质变,终于,他想起一个人来。

彭七月低下头,第十四次端详这张画像,嗯,真的有点象她。

这是一个和他有过肌肤之亲的女生,他们相识在两个多月前的一个夜晚,彭七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情人节,又是大年初一。

4

那个晚上,孤独的彭七月在街上瞎逛,经过鲁班路和瞿溪路的十字路口时,看见地铁站的入口处,象浮出海面的鲸鱼张着嘴巴,自动卷帘门没有完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