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隔水青山(第6/24页)

曹湛又在岸边多等了一会儿。却见赵琦手下清兵登记了张大几人名字、住址后,果然放三人下船。

张大特意走到曹湛面前,郑重告道:“俺们确实是出于好意。怪只怪之前有歹人绑走了翠儿,俺一时情急,未能问明情由。”

曹湛亦知自江南风月再盛之后,多有绑架拐卖少女、逼良为娼等不法之事发生,遂点头道:“这件事,确实怪不到你们头上。说到底,我还要多谢几位仗义出手呢。”

送走张大几人,曹湛正待去清凉寺寻回坐骑,忽见到一名男子朝自己招手,与之前在清凉寺山门的男子恰是同一人。他心念一动,忙走过去问道:“是阁下指引那三名猎户来救我的吗?”

那男子点点头,道:“我见对方缴了你兵刃,心知不妥,便一路跟着你们,本待设法报官,也是凑巧,正好在山路上遇到了这三名猎户。”

曹湛道:“多谢。还没有请教阁下尊姓大名。”那男子道:“我姓杨,从西南来。名字嘛,不说你也应该知道。”

曹湛遂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姓杨的男子先问了林毅来历,得知黄芳泰一案原委后,只摇了摇头,并不如何当回事。又问道:“那件事,办得如何了?”

曹湛道:“目下尚无眉目。”

杨姓男子道:“虽则大伙儿一开始便知道事情不好办,但毕竟已经快两年了,竟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吗?”

曹湛道:“没有。”

杨姓男子道:“你该不会迷恋上了现有的荣华富贵,跟你堂兄曹寅同流合污了吧?”

曹湛冷然道:“别说没什么荣华富贵,就是曹寅,也是行得正、站得直的正派君子,我跟在他身边,怎么能说是同流合污?”

杨姓男子嘿然道:“这都开始为曹寅说话了,还说不是同流合污。”

曹湛愤然道:“若是杨首领信不过我,大可杀了我,或是撤了我,亲自去办那件事。”

杨姓男子拍了拍曹湛肩头,笑道:“我怎会信不过你?芳华还在山上等着你团聚呢。”

曹湛一听到“芳华”二字,立时无语,沉默许久,才问道:“芳华她人可还好?”

杨姓男子道:“很好。过些日子,我便会派人接她来金陵。”

曹湛大喜过望,问道:“当真?”

杨姓男子笑道:“那件事,迟迟没有进展,或许你需要一些助力。芳华是你心上人,不就是你最好的助力吗?”

曹湛眼中的光彩骤然暗淡了下来,上前道:“那件事,十分凶险,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还请杨首领不要将芳华卷进来。”

杨姓男子摆手道:“我意已决,毋庸置疑。你尽快将事情办好,这才是当务之急。”语气极是蛮横武断。又道:“日后若有紧急事务,你便去城南聚宝门外大报恩寺[14] 寻一名名叫番子的僧官。我也会随时与你联络。”

曹湛应了一声,自与杨姓男子分手,到清凉寺寻了自己和灵修坐骑,怏怏回来江宁织造署。

早有仆役等在织造署大门前,一见曹湛回来,忙迎上来告道:“织造大人交代,曹总管一旦回来,便请立即去楝亭书斋见他。”

曹湛闻言,也顾不上更衣,急忙赶来书斋。书房中除了曹寅外,还有其内兄苏州织造李煦,以及一名陌生男子。

李煦与曹寅同为织造,又是亲眷,常来江宁,曹湛早与其相熟,刚欲上前见礼,曹寅先道:“你回来得正好,我来介绍,这位是杭州织造署物林达莫尔森。他懂得东洋话,受皇上密旨,将以商人身份东渡日本。”

曹湛奇道:“还是因为那郑公子之事吗?”

曹寅点头道:“皇上对郑公子派使者东渡日本一事极为重视,尤其不希望在与准噶尔开战时,东洋人横插一刀,如此便是东西受夹的局面。”

然清廷只知有郑成功后人派人与日本德川幕府联络,意图结盟,行‘反清复明’之举,却不知德川将军立场如何。而当此局面下,亦不便派使者公然出使试探。康熙遂下密旨给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15] ,命曹寅、李煦、孙文成三人商议,选一名合适人选,以商人身份前往日本,秘密刺探日本德川幕府的动向及对华政策。曹寅等人反复合议,最终选中了杭州织造署物林达莫尔森。除了莫尔森精通日语之外,还因他是旗人,既是涉及谋逆大事,当然要挑最让朝廷放心的人选。

曹湛只是内府私人总管,并非朝廷大臣,以往曹寅与官员谈及机密之事,均令他回避,今日却不避嫌疑,还将康熙皇帝将派人秘密前往日本一事告知,一时不明究竟,也不敢随意接话。

李煦笑道:“阿湛,你不用紧张。之前曹织造将京口将军黄芳泰遇刺一案详细上报给圣上,刚好我入京述职,正侍奉在一旁,圣上除了夸奖曹织造处事得体外,还直夸你曹总管能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