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第3/3页)

回到“婴儿”状态

在老子看来,这世界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吵闹不休,而他却走着另外一条路,追求淡泊、宁静,面对各种诱惑,心里不起一点波澜。他说,他宁愿做刚刚出生的婴儿。

老子说自己愿做一个婴儿,并不是说他愿意年幼无知。他说“圣人”——具有最高德行的人,个个都是婴儿,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婴儿的状态,“复归于婴儿”。

婴儿的状态,无知,无欲,纯静,真实。老子的婴儿状态就是拥有“童心”、“赤子之心”。婴儿脱离母亲子宫的第一声啼哭,是那样的清脆响亮,老子认为,这才是真实生命的呼唤。

人来到世界上,随着身体渐渐长大,接受社会的习惯,获得外在的知识,原来洁净的心灵,渐渐涂上混乱的颜色,人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虚假。人被文化所熏陶的过程,其实就是渐渐失落真性的过程。

在老子看来,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本色”的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装饰”的过程:语言是对交流的“装饰”,衣服是对身体的“装饰”,房屋是对居住方式的“装饰”,国家政治是对人类组织方式的“装饰”,等等。

这种“装饰”,常常引起欲望的膨胀。在欲望的驱使下,人们互相倾轧,争夺不休,战争也骤然而起。老子打了一个比方说,自然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世正好相反,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越是贫穷的人群,越是去掠夺他。

这种欲望的膨胀,不但破坏了外在的世界,也毒害了人的心灵。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意思是说,漂亮的颜色迷乱了人的眼睛,繁复的音乐损伤了人的耳朵,贪恋于世上的美味,最终破坏了口味,整天纵马打猎,使人心发狂。欲望扰乱人宁静的心灵,人们在欲望的大海中泅渡,最终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