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明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第3/4页)

孙悟空为实现理想目标,不仅要与外界的妖魔斗争,而且要和自己内心的妖魔斗争。九九八十一难中的第四十六难,就是写这样一个故事。小说先是写孙悟空打杀了几个拦路抢劫的草寇,触怒了唐僧,唐僧执意赶走了孙悟空。这时,有一个六耳猕猴乘唐僧身边无人,变做孙悟空,把唐僧打倒,抢了行李,宣称:“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他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这一来就出现了两个孙悟空,一个真孙悟空,一个假孙悟空,这两个孙悟空“同像同音”,连观音菩萨都分不清。这个假的孙悟空,其实是孙悟空内心产生的“魔头”,是孙悟空潜意识的外化。所以小说作者一再说:“人有二心生祸灾”,“二心搅乱大乾坤”。人要实现崇高理想,不仅要和外界妖魔作斗争,还要与自己的“心魔”作斗争,要“剪断二心”。“剪断二心”,是战胜自我、提升自我的艰苦过程。这显示出《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在描写人性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皮影   西游记(甘肃平凉)

《西游记》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瑰丽的幻想,又充满了幽默和诙谐,无论对大人和小孩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西游记》的故事又包含有哲学的意蕴,给人以人生的启示。

《红楼梦》:“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

《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深刻揭示了封建贵族制度的腐败。小说描写了贵族之家贾府的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极为真实,极为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的。如第五十三回写黑山村的乌庄头到贾府交租,那是一个荒年,乌庄头送来米一千担,柴炭三万三千斤,干虾二百斤,熊掌二十对,鹿舌牛舌各五十条,海参五十斤,鸡鸭鹅六百只,各种猪一百只,各种羊八十只••••••又卖去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乌庄头一面叩头,一面哀诉年成不好。而贾府主人贾珍却大为不满,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这段描写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封建贵族和佃户之间的经济关系。又如,贾府的亲戚、身为“皇商”的薛蟠,打死了人,如“没事人一般”,自谓“花上几个钱没有不了的”。又如贪酷成性的贾雨村,为了结交豪门,想夺取石呆子手中的扇子,就害得他家破人亡。再如凤姐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便拆毁张金哥的姻缘,神不知鬼不觉地害死两条人命。小说中这许许多多描写,都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揭示出在充满“诗书翰墨之香”的贵族家庭里,隐藏着无数的罪恶。

《红楼梦》插图(海棠诗社)清   孙温绘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说,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但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是一个春天的世界,那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对少女的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鸳鸯上吊,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伟大交响曲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冷月葬花魂”(林黛玉诗句),是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正是如此。这是一个带有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倾向的人生理想在封建“末世”遭到毁灭的悲剧。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