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作为中国文化 名片 的瓷器(第2/3页)

哥窑青瓷胆瓶   元

追求自然天成的意味,不仅在冰裂纹中有体现,它也是中国瓷器的整体追求。没有自然之美,就没有中国的瓷器。瓷器是人工做成的,但中国人却要做得没有人工痕迹,做得就像天然生成一样。这是中国瓷器的一条始终不渝的准则。

比如中国瓷器的色彩,就追求自然的意味。宋瓷以天青、天蓝为贵。前人形容天青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说的就是自然天成的意味。

青瓷龙纹洗   南宋

纯净如青花

瓷器追求纯净优雅的美,这在青花瓷中体现最为充分。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典型形态,明清两代出口的瓷器中,八成是青花瓷。青花瓷在唐代之前就有了,而真正形成规模并有杰出创造则是在元代,明代是青花瓷的成熟期,中国青花瓷器的大量珍品出自这个时代。青花瓷还与一个地名有关,这就是中国的瓷都景德镇,自元代在景德镇创造出令人心醉的青花之后,明清两代这里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中心,皇家的官窑也设立于此。青花瓷也成了中国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在材料上,它的秘诀就是氧化钴,以氧化钴在白色的胎体上作画,然后上釉,经过高温烧制便成了青花。因为氧化钴一经高温,就变成蓝色。乳白色的底子,上面加上清澈的蓝色,外面罩上透明的釉,形成鲜洁光亮、清雅透明的效果。

这些钴料是青花成功的关键。氧化钴是稀缺之物,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都是被称为“苏料”的钴料,这公认是最好的钴料。这些材料主要产自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明中期以后这类材料少了,便用其他钴料代替,但效果没有氧化钴好。

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是青花瓷的至上之品,在明永乐、宣德年间由景德镇出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宣德折枝花卉纹碗,造型古朴淡雅,花卉描写生动,质白细腻,泛淡青色,而青花发色有渗青和晕散现象,形成白与蓝之间的交融。花卉的线条柔和从容,布局不松不紧。

把莲四季花卉纹盘   明宣德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宣德把莲四季花卉纹盘,内壁有菊、莲、栀子、石榴、芍药、芙蓉、茶花等十三朵花,外壁画花卉若干,盘的中心则画一把莲花——佛教以莲花为圣花,所以中国瓷器中多有此花。白胎晶莹透亮,花纹虽多,但繁而不杂,纯净的白色和优雅的淡青相配,产生极为雅致的效果。

青花何以在中国瓷坛独占鳌头,主要因为它与中国人长期追求的文化和美学精神相契合,这就是平淡天真、自然从容。

青花   明永乐

中国人认为,最高的美是一种平淡天然的美,任何过于造作、文饰的艺术,都与这种精神相违背。青花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以白色和蓝色所构成的简洁清雅世界,表现宁静清洁的美。青花瓷器有一种静气,看这样的瓷器可以平息人心的浮躁,将人的心灵从喧嚣的世界中拉回。青花是一种单色彩绘,色彩上看起来比较单调,这也正是青花的特点。没有过分的装饰,没有刻意的夸张,优雅而平静。青花瓷追求透明的感觉,元明时期的官窑青花瓷,白色的胎质非常薄,在透明的白色中,着以蓝色的花纹,干净爽利,给人一种高风绝尘的感觉。

含蓄内敛的境界

中国瓷器多体现儒家美学的特点,在它温润细腻的追求中,可以看出儒家温柔敦厚的美学倾向;在它含蓄蕴藉的风格中,也可看出儒家美学内敛的气质。

宋代是中国儒学复兴的时代,也是瓷器成熟的时期,二者之间绝非巧合。儒家思想促使了宋瓷的突出发展,温润而内敛的儒家审美准则给造瓷者很大的启发。宋代瓷器追求内在的质感,这一传统在后代一直被遵循。它的表现方式,不是“放”,而是“藏”。正是这“藏”,使得中国瓷器很耐看,有余味。

釉里红三友玉壶春瓶   明洪武

元代景德镇始创的釉里红瓷器,就是“藏”的代表。釉里红与青花是元代景德镇创造的两大瓷器品种,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没有青花那样流行。但釉里红有很高的品位,这种瓷器在明代洪武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今天收藏界对洪武釉里红的痴迷,也说明它的价值。

釉里红的烧制方式与青花大体相同,不同的是,青花作画的材料是氧化钴,而釉里红用的是氧化铜,铜料呈铜红色,以铜红色绘出图案,再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釉里红风味。白色的胎质上着以红色的图案,既鲜亮又内敛,既温润又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