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深巷中的民居(第3/4页)

被称为徽州民居第一村的西递,是胡姓聚居的古村落。村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建于1691年的履福堂。这里有浓厚的书香气氛,雕刻精细,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室内陈设也温润细腻,厅堂中悬有“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的对联,显示出主人的儒家意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它本是描写浙江民居的,这样的风味在皖南民居中也有。走在徽州民居幽深的小巷,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石板路,小巷两边直立着白色的山墙,这就是被称为马头墙的独特构置,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村落多是同族聚居,世代沿传,民居建筑密度大,房屋又多是木制,所以有火灾之患,如果出现火灾,成片房屋相连,扑救极为困难。高高的马头墙,将相邻的房屋隔开,能起到防火的作用。马头墙高出屋顶很多,高低不等,参差错落,并呈现出飞动之势,为拥挤而封闭的空间带来了动态的美感。如果站在高处,一眼望去,在白色墙壁烘托下的马头墙,一个个凌空飞扬,极有生机。

西递民居   室内陈设

天井,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一般有两个院落,一个是室外的院落,一个是室内的院落,室内的院落就是天井。在徽州人看来,天井既可聚水,也可聚气,所以人们常常说它是聚集财富的象征。所以有钱的人家造房,一定要将天井做好。天井是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成的一个敞顶式空间,就像是天的“井”,所以叫天井。因为这种漏斗式的设计,四周房顶的雨雪水,就会落到内院中。人们在这里建有鱼池,放上盆栽。在一个避风的地方,养花,观鱼,听雨,以增添生活的乐趣。

徽州民居   小天井

但凡民居,由于属于聚居之地,水系的安排极为重要,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人们用各种办法来处理水的问题。徽州民居村落一般都依山而建。引山泉到村前,到门口,是很多徽州民居的特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州民居代表之一的宏村,就是以其独特的水系而享誉世界的。这个有数百户人家居住的村落,是根据牛的形象设计的——农业和牛有极密切的关系。水从后山流出,蜿蜒流淌,穿过道道石桥,穿过户户人家,就像牛的肠子绵延,村中有“家家门巷有清渠”的说法。“牛肠”流入村中的月塘,这里象征“牛胃”。经过“胃”的“消化”过滤后,又绕村串户,绵延流淌,流向村外低处的南湖中,那里就是人们所说的“牛肚”。这一篇水的文章做得很精妙。

宁静的水乡西塘

江南水乡的民居清新秀雅,极富特色,其中西塘古镇可以说是一个代表。这座古镇因成为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3》的拍摄之地,而名闻世界。

西塘在浙江嘉兴,位于上海和杭州之间。这个占地规模并不大的古镇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被称为“吴根越角”——吴国和越国的交界处。西塘大致规模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形成,今所见西塘著名的桥梁望仙桥就是宋代的遗迹。西塘在明清时期是江南很有名气的商业大镇,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又是著名的丝绸制造之地,还以制陶业而享誉天下。

西塘人家

西塘的民居依水而建,人们说,西塘是“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桥下摇。桥头立商铺,水中倒影飘”。初至西塘,徜徉在她闲散的街市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水乡风景画。

西塘在太湖之畔,又有运河擦肩而过,古镇中有九条蜿蜒的河道,将全镇分成八块。人家临水而居,商号一般也靠水搭建。西塘人世世代代凭着一叶小舟,在街市中穿梭往来。河道两边弱柳扶风,又有繁花异朵点缀,河中浮荇点点,水鸟嬉戏,白鹅漂水,一片生机。有河就有桥,西塘有数百座古桥,形态各异,著名的桥梁有五福桥、卧龙桥、环秀桥、送子来凤桥等。桥多呈拱形,弯曲的桥面就像半个月亮落在水中。人从桥上经过,如在天上的街市。

西塘的民居建筑突出了幽深的特点。西塘的弄堂很有特色,由于古镇环水而建,陆地的面积非常紧张,所以西塘人建房、修路都精打细算。房屋之间有窄窄的弄堂相隔,弄堂一般长有百余米,而宽往往不到一米。走在这样的弄堂里,两人相让都不容易。由深巷往上望,是向天际延伸的高高的屋顶,那是真正的一线天。走在弄堂里,踏在青石板上,脚步声在其中回荡,将这古巷衬托得更加神秘幽深。在西塘,这样的弄堂就有百余条。最出名的要数石皮弄,地面由薄薄的石板砌成,薄而亮,如同“石之皮”,这条弄堂便由此得名。石皮弄两边的种福堂和尊闻堂便是西塘最著名的两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