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自己的书房了!不过房里没有线装书!【中古书籍】(第3/3页)

对啦,您可以再看看自己书房里的典籍,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手抄本。唐朝手抄书的行业特别发达,无论是官府组织的,商人书坊雇佣的还是私家写本,社会上有一大批“佣书人”“抄书手”专门从事这个行业,从侧面也反映了稳定富足的社会中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对书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但是抄书行业再怎么发达,依靠手抄来复制传播的书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于是印刷术也就悄悄地萌芽并传播开了。

我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但是具体的发明时间则有多种说法,目前比较稳妥的是说隋唐之交时期,从文物来看,最晚到唐高宗和武周年间就肯定已经有雕版印刷品在民间流传了。

雕版印刷,版面大小固定,印出来的纸张整齐划一,一张一张地装订成“册页式”就成了既有效率又方便阅读的必然选择,这个您能理解吧。不过让唐朝穿越者比较郁闷的一件事是,虽然雕版印刷术在初唐就已经出现,但在整个唐朝近三百年,都没得到上层社会和统治者的重视。那些官员贵族的惯性思维都是“如何让手抄书更精确、更美观”,而雕版印刷出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粗陋不入流的玩意儿,只能印一些佛经、咒帖、日历等俗货,“哄骗没文化的老百姓”。

一直到宋代,用雕版印刷书籍才算步入正轨,被全社会广泛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册页书”全面取代“卷轴书”。所以直到今天,如果有文物贩子要推销精品古书,也只敢说是“宋版书”,稍有常识的都不敢说那些线装翻页的册子是“唐版书”“汉版书”。无知无畏到这种程度的文化产业工作者,也只有那些不学无术的影视剧道具负责人和一些古代小说写手了。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肖占鹏编,李广欣译.唐代编辑出版史.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李明君.历代书籍装帧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注34:引自《唐六典》卷九《中书省集贤院史馆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