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当官上朝啦(第2/3页)

李世民陛下和马术俱乐部成员们不会告诉您的是,虽然这些高大漂亮的马外表神骏、爆发力强、冲刺速度快,有一些还有温和亲人的脾性和不错的耐力,但它们也有很大缺点,就是普遍娇气、容易染病、受不了艰苦条件、很不好饲养。总之,突厥马是唐朝贵族们挣面子的好伙伴,却不是劳动人民的好帮手。

您这就问了,哥要骑马出门的话,应该上哪儿去弄这玩意儿?呃,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里都有“骡马行”,要买普通坐骑,可以去那里逛逛。但您别指望那些一般店铺里会天天有什么宝马神驹等着买主。培育一匹良马要花不少心血和钱财,真正富贵人家会自己养马,或者通过非公开渠道去弄“官马”。

买马、养马、育马是唐朝官府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李渊父子建唐的时候,搜光家底再加上向突厥人死乞白赖弄来的战马,一共也只有可怜的五千匹,后来打下陇右(今陕西西北至甘肃、青海一带),建立了官营的大牧场,苦心经营驯养四十几年,朝廷能控制的官马超过了七十万匹,这也成为唐军横扫天下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马匹数量一直保持在这个级数上,这也导致马的价格比较低,基本上用一匹绢就能换一匹普通的马。所以您如果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做官,找找熟人拉拉关系,弄几匹不错的官马来给自己骑着上朝上班还是不太困难的。当然,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那些宝马神驹,平常官员不用惦记,那都是要送进皇家“六闲”(六处宫廷马厩)里去给皇室骑用的,最不济也会被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权相瓜分。官马都会打上各种不同的烙印,让人一看就知道来历和归属,“偷马”的念头也不用动了。

您弄了一匹品相不错的突厥马,这就打算骑着出门上朝了吗?等等,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先做好。

首先是马本身,要精心饲养,给上点麦子豆子一类的好料,别舍不得花钱,这样才能把马养得膘肥体壮。唐朝人的审美观有一致性,喜欢肥女也喜欢肥马。您骑一匹大腿粗壮、屁股滚圆的健马出门,人人都羡慕,骑瘦马就是故意搞怪扮丑博眼球了。

马要洗刷干净,把马鬃修剪整齐,梳成三个辫子,这叫“三花马”,也是从突厥那边传来的时尚风气。马尾也要梳齐圈起来缚紧。特别是用来打马球的乘马,鬃尾更是必须收拾得利索整齐,否则纠缠在一起太容易出意外。

好马还得配上一副好鞍才像样,在唐朝,需要配齐的马具可还不只“鞍”。

我们从马头开始说。为了控制马匹行走,您需要先配一副“笼头”或叫“络头”,简单地说就是往马嘴上套一组带子,从嘴边引出两条缰绳来给您骑乘时握在手里,用来勒紧或放松。跟这组带子相配的还有一根直棍,两端有环,可以套进马嘴两边带子里,让马咬住来禁止它嘶叫,这个棍状物汉朝叫“衔”,唐朝人叫“镳”。这是基本的形制,为了显示您家有钱,您可以用贵重的材料(如犀牛角)来做“镳”,还可以在几条带子上嵌入一朵朵小金花,在马的额前、鼻端、两颊上部位置各悬一片金杏叶。这种华丽的配饰叫“闹装”,朝廷曾经规定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这么炫耀。

接下来是马背装置。一个好消息是,唐朝的马鞍已经基本演变成今人熟悉的模样:前端翘起,后翘倾斜,便于骑手骗腿上马,也便于骑手卡坐在鞍中不容易前后滑下来。大部分马鞍是木胎的,外面用各种材质装饰。唐朝出现过银装鞍、鍮石(黄铜)装鞍、乌漆装鞍、宝钿金装鞍(金鞍外镶各种细小宝石)等。

马鞍并不是直接套在马背上的。为了减少马匹皮肤与硬物摩擦出血感染的概率,鞍下至少要垫一层褥子,也就是“鞯”。这个一般是毡子做的,更华丽些可以用兽皮做,比如李世民陛下就曾经给自己的近身卫队配备了“虎皮鞯”的制式装备,呼啦啦一大群跑出来十分威风。

如果您是在下雨下雪天出门,为了防止路上的泥水溅脏衣服,还可以在“鞯”下面再垫一层“障泥”。这东西一般比较宽大,垂到马腹,讲究用锦来做,李白写过“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为了固定鞍鞯,要向马胸、腹、屁股引出带子加以系结,这些系带也各有专门名词称呼,就不一一介绍了哈。带子上各部分也经常悬挂金属杏叶作为装饰,“杏叶”在唐代是一个统称,其实这金属片的形状很多,有卷草、宝相花、鸾鸟、鸳鸯、麒麟、狮子等,质地则有铜、银、鎏金、玻璃宝石镶嵌的。

要置办全这样一套马具,花费的钱说不定比买马还多。不过也有好消息,后世很多人知道的“蹄铁”,也就是给马蹄套上铁掌,据说在唐朝还没出现,这笔钱您可以省掉。反过来说,您可以穿越过去以后在唐朝率先发明出“铁掌”,毕竟这种装备对于保护马匹、提高使用效率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