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吾家曾在瀚海西策美迪口述(第2/7页)

策:他是肝有病,这我知道,最后说是肝腹水,我估计就是肝硬化这样的病。其实我奶奶也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就告诉我是肝病。

毕:看病的时候您奶奶在跟前吗?

策:在,我奶奶跟着他去的日本。

毕:有一个说法说您奶奶是日本人。

策:不是不是。我奶奶是阿勒泰人。

定:是阿勒泰的蒙古人吗?

策:对。我奶奶不是帕王的原配,她算一个福晋吧。

定:您奶奶是什么时候从阿勒泰过来的?

策:他们是一起来的吧。

毕:帕王是光绪年间来的,您奶奶不一定是那次来的。帕王后来得到过袁世凯重用,因为阿勒泰那里的好多事情需要帕王去摆平。他做过办事大臣。

策:那叫什么,阿勒泰办事长官。

策美迪之夫(以下简称夫):奶奶说她的丈夫是袁世凯的尉官,我以为是上尉的尉,可是不对,抄家后送回来的大肩章,大伙儿大概都不知道吧,那起码是新疆军区司令。

毕: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以后,为了招抚几个高级的蒙古王公,专门设置了翊卫处吧,封了几个翊卫使,这个是制服啊。

定:您奶奶嫁给您爷爷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策:没回去过,肯定没回去过。

毕:应该回去过一次。1914年还是1915年帕王出任阿勒泰办事长官,是回去的。

策:也没准儿是回老家那次才带来的。

定:不过既然您父亲是在北京出生的,那您奶奶肯定在那之前就来了。您父亲不是1914年生的吗?

毕:我想是1912年或1913年来的,阿勒泰那儿有个科布多停火线,帕王去主持的。注373

策:从她平时说的话当中,我估计我奶奶的家不是太好,不是太上层的家,反正不是王爷什么的。那时我也小,没问过。

阿拉腾奥其尔(以下简称奥其尔):是当地的总管呀?

策:反正不可能是穷人吧,但是不是太上层的。她是阿勒泰的,“文化大革命”那会儿不是要把地主婆送回老家去?还真来了一拨学生,是哪儿的我不知道。可是从地图上一看,阿勒泰已经到边境线了,(有一部分)归苏联了,所以咱说不能回去(笑)。

定:您奶奶应该比您爷爷年轻不少吧?

策:应该比他小好多,据说有个敏王,也算我的一个大爷,他好像跟我奶奶大小差不多。

2.姑姑和姑姑买的房子

定:您奶奶跟您爷爷生了几个孩子?就您父亲一个吗?

策:还有3个女儿呢。两个死了,一个是得肺结核,18岁的时候死的,还有一个就没怎么提,估计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最后就剩一个大姑妈,就是我(爷爷的)大女儿吧,她二婚嫁了一个法国领事。我对姑妈有印象。

定:她二婚嫁给法国领事,那第一次呢?

策:第一次我不知道。她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已经不在了。她的大儿子不是她那个法国丈夫的孩子。那会儿的法国领事馆,就是那老外交部,在东交民巷里头,现在那地方还有呢。我小时候还在法国领事馆住过,从北京解放一打炮,我们好像就上那儿住去了,住到1951年还是1952年?

夫:你6岁的时候她走的嘛,1950年走的。

策:反正就是那些外国领事馆全让撤的那年走的,去法国了。肯定是1949年以后。她八几年去世的。

毕:您父亲去德国留学时您奶奶是跟您姑姑一起生活是吧?

策:那时候我姑姑在呢。那是1945年以前的事了,所以应该是跟着我姑姑的。我觉得他们娘儿俩的生活习惯还是比较西方,也许跟着我姑妈那段生活的时间长吧。

定:您小的时候,不,您父亲小的时候,在北京的生活挺好的吧?

策:我觉得应该还行,“文化大革命”以前困难的时候,是我姑妈的孩子给我们寄钱寄吃的。这个房(现在住的房)就是我姑妈买给我奶奶的,这叫作王宫。当时一个德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学建筑,他设计了这么一个,里面完全是西式的,地板、天花板、木围墙。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了,您要是以前来过……

奥其尔:从那个窗户外面看墙还是洋式的。

定:房顶像是庙的形状,像宫殿。

策:那种走兽、龙,房顶上有那些个玩意儿。但是我姑妈是怎么买的,我就不太清楚了。我1945年就是在这间屋里出生的。这间房以前没有这个隔断,这儿是连着的。

奥其尔:这(房)是后来买的吧?

夫:档案上写的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

策:我们这房是1956年公私合营时交的。那时候我们家就三口人,三口人住这么多房子。公私合营以前是一个苏联人租的,是卖三合板的。我小的时候我们家都码的三合板,我就知道他是卖三合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