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第二(第2/4页)

清政府派出的考察团刚出京城,在天津站就被积极排满的吴樾扔了炸弹,当场炸死三人。载泽、徐世昌略受轻伤,绍英伤势较重。吴樾也当场身亡。当时报刊舆论纷纷谴责这种暗杀恐怖活动,认为五大臣出洋考察是为立宪作预备,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凡稍具爱国心者应郑重其事祝其行,希望政府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但清廷主张缓行。载泽又接到日本来电,说日本国内将有暴动,也请他缓行。考察大臣中,绍英受伤较重,仍在养伤。有人讥讽绍英,说他借口养伤,其实是不准备去了。绍英听到这些话,愤然说:“如果我死了,而宪法确立,则死而荣生;死我何惜,各国立宪,莫不流血,然后才有和平。”

1912年1月14日,孙中山答复袁世凯说:“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离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袁由此向清廷孤儿寡母逼宫。

1912年2月12日,大清国皇室发布逊位诏书: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徐树铮做了国务院秘书长,处处秉承段祺瑞的旨意,不把黎元洪总统放在眼里。一次,因公布福建三个厅长的任命书,徐树铮到总统面前盖印,当黎元洪问及三人情况时,徐不耐烦地瞪起眼睛:“总统不必多问,请快点盖章,我的事情很忙。”黎备感难堪,连连叹息:“昔受项城侮辱,今又见侮于段。”

段祺瑞在北京召开善后会议,对张绍曾不能不买账,故派遣亲信张超赴津敦聘张绍曾为“善后会议”代表。张超谒见张绍曾,正值张绍曾与友人对奕,张超略陈来意,呈上段祺瑞的聘书,张绍曾没拆看就放在一边,只顾下棋,没有说话。张超木坐一旁,感觉很窘,见张绍曾始终没加理会,忍不住说:“请总理给我一封回信,我好交代执政。”张绍曾奕完一局,写下四句偈语:“跳下莲台上舞台,舞台是否及莲台?法轮常转原无我,一念念嗔浩劫开。”

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中国后,各地方军阀为自保,乃大倡省自治和联省自治。1920年7月,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号召“湘人治湘”,后又通电主张“联省自治”。1922年12月,赵恒惕甚至公布省宪法,称“湖南为中华民国自治省”。1921年,四川宣告“四川完全自治”,并赶走在川滇军;同年四月,贵州卢涛亦主张“由省自治进而为联省自治”;同年六月,浙江卢永祥则通电主张“省制宪”,以行自治,再组织联省自治政府。陕西更成立“筹制省宪自治处”。江西省议会遂召开省宪会议。河南省议会乃通过“制定省宪案”。湖南公布“省宪法”后,浙江、广西、四川皆公布。张作霖打败仗退回东北之后也宣布自治。短短三四年内,各地方及其军阀的自治和立宪活动,喧闹一时。

1926年,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旅制造“三一八惨案”后,北京警卫司令部代警卫司令李鸣钟惊慌失措,跑去对卫队旅上校参谋长楚溪春说:“晴波,打死这些学生,叫我怎么办?叫我怎么办?”楚说:“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只好报告段执政吧!”于是两人赶到吉兆胡同段宅见段祺瑞。当时段祺瑞正同吴清源下围棋,见两人进屋,马上声色俱厉,大声说:“李鸣钟,你能维持北京的治安不能?你如不能,我能撤你,我能换你,我能枪毙你!”李在门口立正鞠躬向后退,连声说:“执政,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能维持治安,我能维持治安!”段接着对楚说:“楚参谋长,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两人赶紧退出。

北伐胜利后,中国各地又有拥兵自重的地方大员成为新军阀。李宗仁为始作乱者,其后大小军阀俱闻硝烟而动心,蒋介石痛感“军阀习惯成性,除不胜除,余乃为内外夹攻之人”,但他仍说:“如此投机反动军队不灭,国家何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