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第七(第3/4页)

唐德刚说: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

陈独秀说李大钊:“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位好好先生,像个教私塾的人;从实质上看,他生平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

章士钊说李大钊:“守常乃一刚毅木讷人也,其生平才不如识,识不如德。”

梁漱溟说章士钊:“行严先生,论人品不可菲薄,但多才多艺亦复多欲。细行不检,赌博、吸鸦片、嫖妓、蓄妾媵,非能束身自好者。”

章太炎说蒋介石执行的三民主义是“卖国主义、党治主义与民不聊生主义”。

马寅初说:蒋介石的光头脑袋就是“电灯泡”,里面真空,外面进不去。

胡汉民说蒋介石:“为人私欲过重,缺乏忠诚,不足以为民族复兴的领袖。”

马一浮见蒋介石一面之后,说蒋神情气象偏狭,有刘裕偏安之才。

何廉说蒋介石:“他认识人,也懂得用人,但是他不懂得制度和使用制度。”“从根本上说,他不是个现代的人,基本上属于孔子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人,他办起事来首先是靠人和个人接触以及关系等,而不是靠制度。”

张学良曾对赵四小姐说:“我看蒋先生做中国的领袖,够格。”张认为自己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他曾对人说:“我们争什么天下?奉军南下河北、河南,占领了不少地方,可连一个县长也派不出?”他认为军阀多“望之不似人君”,对赵四小姐说:“蒋介石言谈举止,像领袖的派头,阎锡山不行,穿个大衫,像个买卖人似的。”

张群说,卢作孚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晏阳初说,卢作孚是个完人。

梁漱溟说卢作孚,“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于古之贤哲焉”。

李公朴称武训为“现代的圣人”。武办义学不仅在国内有很高声誉,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因其没有文化,外人称他为“无声教育家”。

熊十力极少称许别人,但他对马一浮推许说:“马先生道高识远。”

贺麟评论马一浮说:“马先生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又说:“他尤其能卓有识度,灼见大义,圆融会通,了无滞碍。”

丰子恺在其随笔《陋巷》一文中,称马一浮为“今世的颜子(渊)”。

钟开莱是数学天才,年轻时却受过林语堂影响。许多年后,钟已是斯坦福大学数学系主任时,他特为去香港看望林语堂——晚年的林语堂一度住港——钟看后大失所望,说他看到的林语堂“精华全失”。

陶孟和说丁文江:“就对于地质学的发展一端来说,在君足可以称为学术界的政治家。”

傅斯年称丁文江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之代表”,“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傅引用罗素的话说:“丁文江是我所见中国人中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在个人生活方面,他是“一位理学大儒”。

马歇尔、司徒雷登等人曾称颂梁漱溟为“中国的圣雄甘地”。

梁漱溟说:熊十力“晚年一顿能吃一只鸡”。

金岳霖说:据他所知,熊十力是中国研究佛学最深刻的一个人。

张申府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哲学界,金岳霖当是哲学界的第一人。

冯友兰说话有点结巴,但是要言不烦,他曾经比较他和金岳霖的异同说:“我们两个人互有短长,他的长处是能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我的长处是能把很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

梁漱溟在医生问他有何要求时说:“我很累,我要休息。”说完就瞑目长逝。张岱年由此想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金岳霖说:林宰平是他唯一遇见的儒者或儒人。

林宰平说张东荪:“太爱变了,并且变动得可快。”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徐复观批判钱穆的历史观,是“良知的迷惘”。

罗家伦说:段锡朋身上既有儒家气象,又有墨家传统。

胡适说:傅斯年是“人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罗家伦说:傅斯年是元气淋漓的人。

王芸生说张季鸾:“先生之视报业,一非政治阶梯,亦非赢利机关,乃为文人论政而设,而个人则以国士自许。”

江亢虎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的人,梁漱溟说,他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

宋美龄远离祖国多年,在美国度过了性格成型的时期,已经变得如此美国化,以致她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了。她的口头禅是:“只有我的脸像个东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