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面对内忧外患,错误的改革让罗马走向分裂(第2/15页)

塞维鲁的儿子卡拉卡拉继续执行其政策。由于增加军饷而扩大了国库开支,卡拉卡拉下令开征各种额外赋税。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颁布《卡拉卡拉敕令》:罗马公民权被授予几乎全体帝国自由居民,只有被称为de-diticii者除外。这听起来是个好消息,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此敕令颁布之前,罗马公民权已相当普及,而且早已丧失其原有的特殊意义——按照公民资格分到罗马对外扩张获得的利益——因此已对大家没任何吸引力。不仅如此,在塞维鲁时代,通过刑事惩治制度的新规定,自由民被区分为“可敬的人物”和“小人物”两类。前者包括元老、骑士、市元老(城市议会的议员)、退伍军人(后来也包括现役士兵),除此以外的人都属于后一类。对“小人物”可能给予的法律惩罚(拷打、流放到矿山去服劳役、喂野兽等),是以前享有罗马公民权的人都可以获得宽免的,而按新规定就只有“可敬的人物”才有特权获得宽免。因此,授予人以罗马公民权,既没有经济利益也没有政治权益,此举无非是为了多收税和扩大兵源。事实上,此时罗马公民士兵除了蛮族士兵外,主要就是来自伊吕里库姆、色雷斯、伊苏里亚等地的罗马公民。

塞维鲁和卡拉卡拉父子的政策需要大量钱财来维持,因而难以长久。

到公元222年,亚历山大·塞维鲁当皇帝后,他一改前任皇帝的策略,开始在“士兵派”和元老院之间动摇不定,最终倾向元老院。亚历山大·塞维鲁从元老贵族中任命执政的高级官员,并使其作为皇帝的代表主持元老院会议。元老院在参与全部国务活动的顾问会议中也起了较大作用——它的代表被邀请参加由16人组成的这个特别会议。

在这个时期,主人对隶农生产工具的所有权被合法化,并允许20岁以上的自由民卖身为奴,恢复债务奴隶制。这违反罗马法律的传统准则,但符合元老院贵族的愿望。

在康茂德当皇帝奢侈浪费之后,罗马的财政就已处于困难状态,塞维鲁王朝诸帝的对内对外政策又需要巨大资金。罗马的赋税比以前更为繁重,政府强令自治城市的议员负责征税,但是,财政匮乏现象并未缓和。亚历山大·塞维鲁采用降低货币成色的手段来摆脱困境,导致通货膨胀和钱币贬值,造成金融混乱,物价上涨。接下来,政府对大小官吏的薪俸和士兵的饷给以实物支付为主。举凡衣着、粮食、肉类、蛋类、马、骡、车辆等的配给数量,都按等级做出规定,政府又对城市手工业者团体的生产实行管制。各个手工业公会必须负担起把它们的制品供应给国家,并按国家要求进行产品制作的任务。

不仅如此,罗马帝国还面临来自萨珊波斯的威胁,和居住在莱茵河、多瑙河彼岸的诸部落的大规模侵犯。

波斯人属雅利安人种,在公元前6~5世纪兴起,建立过幅员辽阔的波斯帝国。后来,波斯帝国与希腊发生大规模战争,于公元前330年为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所灭。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波斯作为一个行省受塞琉古王国统治。公元前247年,帕提亚王国兴起,波斯又沦为帕提亚的属地。为了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的霸权,帕提亚与罗马帝国进行了长期战争。波斯王公阿尔达希尔于公元224年起兵独立,于公元226年灭掉帕提亚,重新建立波斯帝国,史称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取代帕提亚后,与罗马帝国进行战争,继续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的霸权。罗马军屡次被萨珊波斯击败。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军远征波斯,但均未取得显著战果。后来,罗马帝国忙于应付北方哥特人等蛮族入侵,无暇东顾萨珊波斯,而萨珊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侵扰,无力继续侵犯罗马帝国。双方才维持了约80年的和平。

在萨珊波斯刚刚兴起时,罗马帝国内部“士兵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已尖锐化了。由于财政拮据,亚历山大·塞维鲁宣布降低士兵的饷给。本来就对亚历山大·塞维鲁不满的近卫军趁机发动兵变,直接砍死了他。公元235年,策动士兵哗变的马克西米努斯在士兵拥戴下登上帝位,再次使罗马的政策向军队倾斜。

由于马克西米努斯的政策带有鲜明的反元老性质,罗马的元老们心里非常不满。公元238年,“元老派”在非洲组织反马克西米努斯暴动,拥立非洲总督戈尔迪亚努斯为皇帝。戈尔迪亚努斯很快战败被杀,元老院又在军队中进行阴谋鼓动。最终,马克西米努斯在士兵哗变中丧生。罗马元老院宣布戈尔迪亚努斯13岁的孙子戈尔迪亚努斯三世为皇帝。 

这时,非洲地区的富豪武装也打败了马克西米努斯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的军团被解散,退伍士兵的土地也被剥夺。“元老派”再次取得暂时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