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爱新觉罗们(第3/7页)

(二)

乾隆皇帝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杰出代表,爱新觉罗家族的优秀素质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一点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同时又最为成功的皇帝之一。

乾隆的天赋实在是太突出了,上天几乎是把人的所有优点都赐给了他。他懂得五种语言,汉语和满语都是母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和藏语也达到了会话水平。他继承了先祖们终生征战锻炼出来的良好身体素质和武勇精神,爱好骑马、射箭、围猎、冰嬉、摔跤,乐而不疲。

乾隆的自制力在历代帝王中无与伦比。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处理政务。赵翼说:“上每晨起,必以卯刻。余辈十余人,阅五六日轮一早班,已觉劳苦,孰知上日日如此。”他善欢效仿祖父康熙,到京师之外进行艰苦的巡行,风餐露宿,不以为苦。

他为人极其理智,反应敏捷,处理问题果断迅速。他做事极有条理,不躁不乱,很有涵养。二十四岁那年,他初登大宝,那些匍匐在他御座脚下的王公百官都比他年长许多,主少国疑,人们用试探的眼光打量着他。他并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就以自己的才干把庞大的官僚大臣摆弄得服服帖帖。

乾隆皇帝多才多艺,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鉴赏家的气质。他才华奔放又头脑清晰,理智与情感在他身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他孝敬母亲,夫妻和谐,儿女孝顺,事业和家庭都极为成功。

好像是上天的刻意安排,即位时的乾隆皇帝所面临的中国就像是给他精心布置的舞台,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君主七十年的治理,国家局势平稳规模底定。二十五岁的他未经一点波折,顺利登基。掩藏在这个文质彬彬、端庄沉静的帝王外表下的,是一颗睥睨千古的雄心。在即位前,他遍阅史书,二十四史中居然没有几个他看得起的帝王,他勉强选中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三个人,但又认为汉文帝虽贤而辅佐乏人,宋仁宗才干不突出,只有唐太宗值得效仿。不过唐太宗还是有缺点,如晚年志满倦政,以及家法不严导致后来发生武则天的“女祸”。面对父祖两代留下的宏大产业,进取心极强的他暗暗下了决心,他要做的是古今完人,超越千古,雄视百代,做到古今第一成功的帝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年轻的乾隆皇帝奋发图强,“万几恭揽,宵旰忘疲,引对臣僚,批答奏章,从无虚日”。他每天工作时间在十二个小时以上。即位伊始,他就以非同寻常的气魄大规模调整了政策,一改乃父苛刻过甚的作风,行宽大之政。他重视经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他整顿政治,有力整肃了官僚政治秩序,使国家机器效率大大提高。他四处征讨,不断在边陲进行大规模战争,使清帝国国威远扬。他振兴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梳理。他把整个帝国当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作品,日以继夜地辛苦工作,占据他全部身心的是如何把这件艺术品完成得更加完美。为此,他不断征求元老重臣的意见,广泛研究历代政治得失,有时躺在床上想起了自己工作中的一个微小失误,也要披衣下床,把这件事记下来第二天认真研究。他对自己的事业极端投入,治理国家是他自我实现的方式,他要通过这个巨大挑战,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到最大亮度,创造出最辉煌最盛大的生命之诗。事业的完美才是他生命的“力比多”。

上天对这个天之骄子格外垂青,形势和才干的结合,使得前无古人的治绩在乾隆手下出现了。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一直在一亿以下徘徊。乾隆六年(1741年),第一次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结果是共有人口1.4341万,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人口增至2.9696万,五十四年净增人口1.5355万人,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综合国力也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充斥历朝历代的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干政或藩镇、朋党这些政治毒瘤的滋生蔓延在乾隆一朝降到了最低程度。在乾隆前期,社会秩序空前稳定,政治纪律空前严明。

军事方面,乾隆皇帝四出征伐,他两征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为清王朝在动荡的西部划定了边界,开拓了万里疆土。他遥控指挥了中国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廓尔喀之战,最后安定了对西藏的统治。乾隆朝武功极盛,扬威绝域,其影响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意义深远。

文化方面,乾隆朝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最后一次繁荣,官方和民间学术都空前繁盛,乾嘉考据学、《四库全书》《红楼梦》、京剧都在此时诞生,可谓人才辈出,云蒸霞蔚,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