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河桥(第2/3页)

此河即奈河,而饰以金碧的那座桥虽没有名称,自然就是奈河桥了。后来见于宋人笔记中,或称“冥司桥”(洪迈《夷坚支志·戊集》卷四“太阳步王氏妇”),只是在《夷坚志补》卷三“檀源唐屠”一条中才明言是“奈河桥”。这则故事很重要,言屠夫唐富为冥吏所拘,缘由是他杀了一只蟢子(即蜘蛛)。唐富求道:“自念平生不妄践踏虫蚁,只记屠牛十三头、猪二十口,若得放还,誓愿改过。”于是:

吏云:“此非我可主张,到爱河桥(明钞本作“奈河桥头”),汝自告判官乞检簿。”遂偕进。至一河边,高桥跨空,有绯衣官人执簿立,吏附耳语曰:“此判官也!”两犬极狞恶,迎吠河津,不容人过。于是再拜致祷。绯衣为阅簿,曰:“几乎错了,杀蟢子者乃彭富,与汝不相干。兼汝寿数未尽,更当复生。”

这条材料不仅是奈河桥的初次见于文献,而且明确了奈河是入冥的正式关口,专门设有判官,来对入冥鬼魂进行审核,不该死的,即时遣回阳世,就是想见阎王也不行(这也许是控制阳世的刁民如席方平之类来告阴状吧),因为有两条恶狗遮拦着。这是此前此后都不再提及的。但这两条恶狗也不是没有来由,那就是古印度传说中地狱之主阎摩的那两条四眼犬娑罗弥耶(见《梨俱吠陀》Ⅹ)。

《夷坚丙志》卷十“黄法师醮”一条说到阴间有一条“灰河”,与唐人所说奈河相似,应是奈河之误,“灰”“奈”字形相近耳。(佛经中的地狱有“灰河狱”,或由此而误,也未可知。)其中提到奈河桥,但是只给无罪之人渡河用的,也没有冥吏和恶犬看守了,至于罪重者,则仍与以往记载一样,要脱下衣服涉水而渡,而岸上有大柘木数株,鬼卒就把脱下的衣服挂在上面。[1]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衣服上都写上每个人的名字,然后装到车上,由桥上运过,再让本人穿上。一丝不挂地见阎罗,终是让人难堪,可见阴司也在逐渐人性化。

明清两代的小说和戏文中提到奈河桥的地方很多,但也人言人殊。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要数《西游记》中唐太宗入冥时过的奈河桥了。冥河上设有三桥,一是金桥,二是银桥,三是奈河桥,冥司很是势利,金桥是只给帝王将相预备的,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也只配过银桥;倘是无功无德的鬼魂,那就只能过奈河桥了。那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

桥长数里,阔只三皻,高有百尺,深却千重。上无扶手栏杆,下有抢人恶怪。枷杻缠身,打上奈河险路。你看那桥边神将甚凶顽,河内孽魂真苦恼,桠杈树上,挂的是青红黄紫色丝衣;壁斗崖前,蹲的是毁骂公婆淫泼妇。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丁耀亢的《续金瓶梅》也说是有三座桥,却是金、银、铜,统称为奈河桥了。但这桥对于没有资格过桥的罪魂却是看不见的,他们只能泅水过河:

这奈河是北方幽冥大海内流出一股恶水,绕着东岳府前大道,凡人俱从此过。只有三座桥:一座金桥,是佛道、圣道、仙道往来的;一座银桥,是善人、孝子、忠臣、义士、节妇、贞夫往来的;又有一座铜桥,是平等好人,或有官声,或有乡评,积德不醇全,轮回不堕大罪,或托生富家、转生官爵,或女化男身、功过相准的,才许走这桥。各有分别。这桥神出鬼没,该上金桥的,一到河边,金桥出现,即有童子引导;不该上桥的,并不见桥,只是茫茫黑水,滚滚红波,……

但《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八十七回中的奈河上却只有一座桥,只有好人可过:

只见前面一条血水河,横撇而过,上面架着一根独木桥,围圆不出一尺之外,圆又圆,滑又滑。王明走到桥边,只见桥上也有走的,幢幡宝盖,后拥前呼。桥下也有淹着血水里的,淹着的,身边又有一等金龙银蝎子,铁狗铜蛇,攒着那个人,咬的咬,伤的伤。王明问道:“姐夫,这叫做甚么桥,这等凶险?却又有走得的,却又有走不得的。”判官道:“这叫做奈河桥。做鬼的都要走一遭。若是为人在世,心术光明,举动正大,平生无不可对人言,无不可与天知,这等正人君子,死在阴司之中,阎君都是钦敬的,不敢怠慢,即时吩咐金童玉女,长幡宝盖,导引于前,拥护于后,来过此桥,如履平地。若是为人在世心术暗昧,举动诡谲,伤坏人伦,背逆天理,这等阴邪小人,死在阴司之中,阎君叱之来度此桥,即时跌在桥下血水河里,却就有那一班金龙银蝎子,铁狗铜蛇,都来攒着咬害于他。”

清人小说《青楼梦》第三十六回中所说奈河桥也是只有一座,高有百丈,阔仅三分,如同在长江三峡上空架了一条铁索,亡魂无论善恶都是不好过的。而桥下的水却是“血污池”,里面沉溺着无数男女。同是奈河桥,就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真是让人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