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拂晓刺杀(第2/4页)

庞统咬着嘴唇,苦笑道:“非是我要怀疑子龙将军,实他那个妻子,太过于神秘。公子今日巡视龙耆城的时候,我与小毒蛇私下打听了一下。

那位赵夫人,并不在龙耆城。

据说这位赵娘子好行猎,经常会带着些部下,在外面行猎,有时候一去就是十余日。子龙将军对这位娘子,却是非常疼爱,从来不予过问。

可每次赵娘子行猎,河湟马贼必然出现……

在旁人看来,或许只是巧合。但我与小毒蛇都觉得,这件事颇有蹊跷。”

“我不负子龙,子龙亦不负我。”

曹朋在大帐里徘徊,看得出他心情有些焦躁。

本来,他并没有在意赵娘子的事情。毕竟赵云的夫人,他又何必关心太多?

可问题是,庞统和贾星都认为,那位赵娘子颇有嫌疑。

最可疑的便是,赵娘子经常会离开龙耆城,这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作为。

而每次赵娘子离开,必有马贼出没河湟。

赵云也曾询问过赵娘子,她说是寻找她的族人,想要把失散的族人重聚起来。这话乍听在理,可细一想,却又有些不太正常。种种迹象表明,王买遭遇伏击,是被人走漏了风声,以至于才险些丧命于河湟……

是赵云故意为之?

曹朋断然不信……

一个可以为自家主公家小,不惜忍辱负重,屈膝投降的人,怎可能做这种事?

赵云?

一口唾沫一个钉的主!

他既然归附曹朋,就决不可能做对不起曹朋的事情。

可话是这么说,自己真就了解赵云吗?

曹朋对赵云的了解,大都是源自于后世的传说。但真实的赵云是什么样子,曹朋并不清楚。

他愿意相信赵云,但却不代表,庞统等人会相信赵云。

“那你说,该怎么办?”

“这个……”

庞统沉吟片刻,走上前,在曹朋耳边低声道:“公子,真真假假,忠亦或者奸,一试便知。该来的,怎么也躲不过……我也知道,公子你对子龙将军甚为看重。可如果能试出真假,与公子而言,岂不是更好吗?”

“怎么试?”

庞统在曹朋耳边低声细语了一阵,令曹朋轻轻颔首。

半晌,他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试一试吧。

此事,就由你负责,让小毒蛇盯着龙耆城,多加留意城里的动静才是。”

“公子放心,庞统明白!”

……

曹朋接掌司隶校尉,卫觊调任邺城。

当贾诩抵达长安之后,卫觊正式离开了关中。不过曹朋却出现在了陇西,让人颇感疑惑。

曹朋是司隶校尉,当留守长安。

贾诩是凉州牧,当前往陇西赴任……

偏偏这两人调换了,本该留守长安的,去了凉州;本应去凉州的,却留守长安。

可也正是这么一个调换,却使得西北顿时平静下来。

贾诩在西北的威望,绝对没有曹朋的高。哪怕他就是凉州人士,可也比不得曹朋杀出来的威风。而且,面对复杂纷乱的局势,贾诩也不适合前往凉州。于军事上他可以出谋划策,却统帅不得那些骄兵悍将。

说到底,贾诩是谋士。

而曹朋却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威望。

所以坐镇长安,贾诩最为合适;而征战凉州,无疑曹朋才是最佳人选。

建安十四年六月,凉州酷热。

而并州战事,却又发生了变化。邓稷在占领了上党郡之后,按兵不动。

李典则兵进长城下,做出随时出征的态势。

在高干和刘豹集结兵马,准备抵御曹军进击之势,曹操一道诏令,命曹彰为使匈奴中郎将,率部出击。曹彰旋即集结兵马,更从楼烦征召两万乌丸突骑,自雁门郡杀入云中……刘豹很明显没有想到,曹操竟然用一个只有十九岁的少年为主将。他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邓稷羊衜李典三人身上,那料到曹彰居然会是主力?猝不及防之下,刘豹仓促应战。

匈奴三万大军,集结于河水西岸。

当曹军抵达的时候,刘豹下令焚毁舟船,试图凭借河水,阻拦曹军进攻。

哪知道曹彰早有准备。

兵临河水东岸,曹彰连夜发动攻击。

三万张早已准备好的羊皮筏子,载着曹军强行渡河。

时值夏季,河水显得并不是很湍急。饶是如此,曹军死伤数千人,损失惨重。然则,如此惨痛损失的结果,却是曹军强渡黄河,攻克了沙南。

旋即,曹朋命牛刚和典存两人驻守沙南,并用五天时间,指挥兵马通过河水。

待刘豹觉察,为时已晚。

他立刻调派兵马,想要复夺沙南。

一场血战,随之展开……沙南之战,也是整个并州之战中,最为惨烈的一仗。匈奴兵疯狂攻击,而牛刚和典存则沉着应战,抵住了匈奴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