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拂晓刺杀(第3/4页)

五日后,乌丸突骑渡河成功,在曹彰的指挥下,从两翼出击。

匈奴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刘豹落荒而走,逃回美稷,重新集结兵马。

可是,沙南失守,也使得南匈奴引以为天堑的黄河天险,不复存在。

曹军源源不断,自沙南进入南匈奴。

与此同时,上党邓稷再次动手,依旧是黄忠为先锋,越长城攻占白土县直逼平定。

平定,距离谷罗城,不过八十里路程。

而夏侯兰则率部攻克朔方大城塞,在河套地区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去卑率领南匈奴自大城进驻河套,令刘豹三面受敌。

高干私下里派人,与曹操请降。却不想走漏了风声,使得刘豹率部偷袭。双方在谷罗城发生内讧,高干被匈奴兵乱刃分尸,惨死于谷罗城内。

当曹操听闻高干死讯,不由得仰天长叹。

“本初从此,血脉断绝!”

旋即,曹操下令,五路大军齐进,务必在八月前,结束并州之战。

而这个时候,并州的抵抗,几乎荡然无存。南匈奴本身陷入了一片混乱,刘豹在火并高干的时候,也身受重伤。面对曹军的攻击,还有去卑的步步紧逼。刘豹无奈之下,只好做出了与高干相同的选择,求降!

这在以前,是南匈奴生存的不二法宝。

打输了就请降,打赢了就攻城掠地。反正这朔方,始终是南匈奴的地盘。

只是这一次,刘豹打错了主意。

曹操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

在给曹彰邓稷李典的书信里,他用了‘失我焉支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句民谣。

休为此而生怜悯之心,匈奴豺狼之性,不可以姑息。

昔年霍骠骑未能竟全功,今日孤不会重蹈覆辙。着令三军,攻击不止,但凡抵抗,男女老幼,格杀勿论……今日之怜悯,将为他日之灾祸!

这封信,是一封密信。

只有邓稷曹彰和李典三人收到。

意思就是:给我杀干净……

历史上,曾有冉闵杀胡令为后世人所称赞。可事实上,曹操这一封书信,丝毫不逊色于杀胡令的威力。随着密令发出,邓稷率先响应……

平定城中,血流成河。

六万匈奴人,被邓稷屠杀殆尽。

甚至当李典渡河抵达平定的时候,被那浓浓的血腥味冲的,忍不住就想呕吐。

白衣飘飘,独臂而立的邓稷,在李典看来,有点可怕。

之前有个曹阎王在许都大开杀戒,看了两千余人头,面不改色心不跳。

李典当时就觉得,曹朋心狠手辣。

可如果和眼前邓稷相比,曹朋是心狠手辣,那邓稷又算得什么?怪不得我出战之前,程仲德派人告诉我,千万不要得罪邓稷。这家伙少了一只胳膊,可是却比那曹阎王更毒辣。这厮,分明就是个杀人魔王嘛!

本来,李典对邓稷率先攻占平定,有些不太服气。

可现在,看到被鲜血染成了红色的平定城之后,李典心里的不舒服,顿时烟消云散。

算了,不过是些许小事,何必挂记心里?

反正那曹友学一家,都不是什么正常人……

邓稷在平定祭起了屠刀之后,夏侯兰在大城塞,随即祭起屠刀。短短数日,接连消灭十二个匈奴部落,杀戮近三万余人……若非去卑苦苦哀求,夏侯兰才有所保留。否则的话,这一场杀戮,不晓得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

邓稷夏侯兰动手之后,李典旋即在谷罗城,坑杀五万匈奴人。

不十日,朔方匈奴人口,锐减三分之一。许多匈奴人,纷纷逃亡鲜卑,请求鲜卑庇护。而去卑见此情况,哪里还能不清楚曹操的真实意图?

六月末,去卑派遣使者,恳请曹操归化南匈奴。

朔方南匈奴,凡归化者,尽数迁移内地,如冀州、青州等地区;而不服归化者,与去卑无关。

建安十四年七月,曹操接受了去卑的请求。

旋即,曹彰下令,三军齐动,向武都发动最后的攻击……

刘豹的末日,即将到来!

……

并州战火重燃,而西北是静悄悄,鸦雀无声。

也许是曹军打得太狠缘故,竟使得马超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惧,不敢再轻举妄动。

也就在这时候,曹朋却突然密令赵云,自龙耆城出兵,偷袭西海盐池。

西海盐池,也就是破羌所在。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命令,赵云也是非常疑惑。

难道,曹朋是要先断氐王窦茂一臂,而后再灭氐人?

想想倒也有可能,所以赵云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与妻子告别,赵云连夜动身。

而龙耆城的防务,则暂由龙耆长接替。

事实上,也无需龙耆长接手,曹朋就在距离龙耆城以东三十里处的木乘谷。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曹朋会在第一时间里,接受龙耆城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