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崩盘(第2/8页)

说明白了就是,袁世凯相信自己是在搞君宪,所以他理直气壮。而大家反对的则是帝制,更加义愤填膺。

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比如说梁启超,他最明白君宪和帝制的区别。可因为他在争夺美女花云仙时,在杨度手下吃了瘪,于是老梁一怒为红颜,假装不知道君宪和帝制的区别,率先布局起事,这就让袁世凯,更没个地方说理去。

但话又说回来,搞不清楚君宪和帝制,这也不能怪别人。至少在袁世凯的宝贝儿子袁克定这里,他嘴上喊君宪,实际上要搞的却是帝制。

史载,袁克定在家里乱来一气,要改掉以前的称呼,确定自己的太子地位。为此他专门把老妈于老太太请来,亲自讲解跪拜仪式,让于老太太领着全家,向袁世凯磕头。

当时于老太太一听就火了,说:叫我带头给他磕头?想也甭想,这头我才不磕,我一辈子给他生儿育女,还要给他磕头,这还讲不讲道理了?他弄了那么多小老婆,又给谁磕头了?

于老太太扬长而去,让袁克定好不悻悻然。

所以呢,一定要空对空谈理论的话,大家就不应该反对袁世凯,因为人家搞的是君宪,不是帝制。但如果从现实出发,袁世凯是一定要反对的,因为他虽然搞的是君宪,但稍不留神就会滑行到帝制的旧轨道上去,等到了那时候你再说他不对,就已经来不及了。

实际上,蔡锷起兵也是这个道理。蔡锷可没指望着云南枪声一响,袁世凯的洪宪王朝就崩盘。蔡锷希望的是,他要让袁世凯知道,他的帝制之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兵火既起,列强也会干涉,明确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样就避免了中国再倒退回帝制时代的可能。

这件事,蔡锷也曾经和黎元洪商量过。

【03.大肥仔有大气节】

蔡锷在逃离北京之前,曾去拜访黎元洪,问:老黎啊,你对袁世凯称帝,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啊?

黎元洪道:这还用问吗?我是坚决反对的。

蔡锷道:可我没听到你吭一声啊。

黎元洪道:我不吭声,那是没得法子啊。你看现在的报纸,如果你说反对帝制,人家根本不给你登,就算登出来,也是硬说你支持帝制,让你更加说不清楚。

蔡锷道:这么说,我们就剩下最后一条——武力反对了?

黎元洪道:武力反对,怕更是不成,你和我一样,都是关在人家笼子里的鸟,你飞都飞不出去啊。

蔡锷道:这你放心,我现在已经有办法了,你等我离开北京40天,保证给你一个惊喜。

蔡锷走了,黎元洪就憨憨地坐在东厂胡同的家里,等着好消息。

好消息果然来了。袁世凯登基,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肥仔为武义亲王。

“武义亲王”这个封号,是有讲究的,暗含了武昌首义之意。袁世凯可能是这样考虑的,只要你肥仔不否认自己在武昌首义中的历史作用,这个封号你就没法子拒绝。

1915年12月15日,北京城中,万人空巷,人民群众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浩浩荡荡涌向了东厂胡同。南起东安市场,北至朝阳门大街,东至隆福寺,西至皇城根,密密麻麻是不计其数的人头在涌动。无数花白胡子的老人,泣不成声,语音哽咽道: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太平天子再登基。皇上啊,你可算是回来了,自打没了皇帝,我这心里啊,总是空落落的。

一队文武官员,在国务卿陆徵祥的率领下,神色肃穆,艰难困苦地穿越人山人海,抵达黎元洪门前:恭喜亲王大人,贺喜亲王大人。

门开了,肥仔黎元洪笑眯眯地出现在门口,往旁边一指:小陆,那边有个粪坑,里边的屎正热乎着,你快点儿一头扎进去,保证没人跟你抢。

陆徵祥:……亲王大人,何出此言啊?

黎元洪正色道:某家乃湖北人氏,出身农耕之家,自幼矢志报国。甲午年更曾与日本人决战于黄海之上,侥幸残存,仍未失报国之愿。转道湖北,训练新军,从未一日想到有家,一心只图报国,辛亥年武昌兵起,某家被革命党人以刃相迫,迫某家宣誓效忠“中华民国”,效忠中国人民。利刃相迫是真,然某家的誓言,也是真的。夫唯有“中华民国”,唯有中国人民,才是某家甘效犬马、死而后已的真正主人。

于众人目瞪口呆中,黎元洪继续说:

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绝不敢接受,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

黎元洪这个态度,出乎所有人之意料。虽然许多人心里并不赞同恢复帝制,可谁也不敢冒掉脑壳之危险,公开表态。黎肥仔独居东厂胡同,连卫兵都是袁世凯派来的北洋人马,这种情况下他公然拒绝,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