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飞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精彩之春(第4/6页)

木下在天上飞的时候,王耀武命令上高守军全线出击!

3月24日傍晚六点,锦江北岸上高一线的反击开始了。前面提到的第107师的邹营长也终于等来了机会。其中,守备上高的第57师在余程万的率领下分六路发起反击;张灵甫亦率第58师分四路合围。

第34师团的日军开始溃退。

打仗靠一口气,假如这口气没了,一切就都不灵了,对鬼子来说也是这样。

现在,第34师团的这口气就泄了,溃退一旦出现,就收不住了。这种场面,参加过多次战役的中国老兵很少见到。

邹营长的部队奉王耀武之命,作为第二波出击部队,攻击撤逃日军的侧面。

不过,由于第一波反击部队已把日军追打得落花流水,所以邹营长所在的部队最后只起到清扫战场的作用。尽管如此,搜索过程中,还是一下子捕获了十几名掉队和受伤的日军。

3月25日凌晨,罗卓英下达中国军队总反攻的命令。

这时候,日军由溃退变成了崩溃,路两边的稻田、山坡,布满凌乱的脚印、马蹄印,以及丢弃的各种辎重。

在罗卓英和王耀武的调动下,上高城下的第74军余程万第57师和张灵甫第58师在中路,向杨公圩、官桥追击;刘多荃第49军向高安方向追击;李觉第70军和韩全朴第72军向安义、奉新方向追击。

日军崩溃之初,大贺茂派了一个残余七百多人的大队做突围主力,妄图撕开一个口子。但是,这支大队撞见了第49军王克俊第26师,被封堵后,死伤一半,剩下那一半,三百多人,又被王师追着打了回来。

这几乎是日军在上高之战中最狼狈的一幕了。

圆部和一郎不是叫第33师团再行出动去营救大贺茂吗?但该师团却没出动主力,樱井省三只派出了一个联队。到3月27日,这个联队趁李觉第70师移动时,占领了棠浦,跟从上高溃下来而跑得最快的一部分日军会合,接下来向棠浦、上高间的官桥方向派出接应部队。

罗卓英在追击调度上还是非常迅速而果敢的,立即进行第二次包围,重新占领棠浦,进而横击从官桥向村前街(棠浦在两地之间偏西北)方向溃逃的日军。后来,作战检讨时,重庆方面特别提到这一点:“对突围敌人,能适时完成二次包围,追击战斗猛烈果决。”长沙的薛岳在最后关头也派出欧震第4军驰援上高,但已经晚了,该部还没到达战场,整个会战已结束。

第33师团那个联队倒是起了作用,似乎觉得他们的师团长以前有点对不住大贺茂,在官桥一地掩护第34师团残部经村前街东逃。

溃逃的大贺残部,师团司令部在最前面,后面是行李部队、山炮部队、病院输送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这个序列后来遭到已到南昌的木下勇军参谋长的痛斥,认为师团司令部有失风范,在危险时刻自己跑到最前面,倒把野战医院的伤兵扔在后面。

27日当晚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第34师团陷入万家岭第106师团般的悲惨境地。

中国军队三面围住日军。从锦江南岸渡江北上的刘多荃第49军形成一字长蛇的侧击阵形,日军疲于奔命,难以招架。

这成为日本陆军史上为数不多的死亡之春。

更悲剧的是,大贺带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转移到李觉第70军预备第9师的守备区域,当天亮发现自投罗网后,他陷入一种无语的绝望。

3月28日凌晨,天还没亮,在连绵不停的大雨中,张灵甫第58师的追击部队在狂奔中追上日军的野战医院,护卫日军医院的是野炮兵第8中队,指挥该中队的是一个叫六角的少佐,职务是大队长。他向所在旅团求援,却接到一个叫他愕然的答复:“因情况紧急,放弃第8中队,大队主力立即向旅团司令部靠拢。”对日军来说,极少在战场上丢下一支部队不管,但这种情况在上高会战中出现了。

由此可以看出,第34师团已如惊弓之鸟。

六角少佐的野炮兵第8中队陷入绝望,又向附近的第216联队的一个步兵中队求援。

幽暗中,该步兵中队听到野炮兵的呼喊声,但始终不敢压上去解救。天亮后,他们准备再救援时,自己遭李天霞第51师的两个连围攻。而此时,六角少佐野炮兵第8中队的一百多人以及野战医院负隅顽抗的二百多名伤兵,全部被张灵甫的部队歼灭。

在高安一带,李天霞第51师又对大贺残部打了个伏击,其实已经不能称为伏击了。

最后,在工兵部队保护下,大贺茂一行人侥幸地闯过高安,进入安全地带。他回过头,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伤员,排了整整8公里长。

大贺于4月2日逃回南昌,看到冷脸等他的军参谋长木下勇。

对日本人来说,第34师团被救了出来,但第33师团派出的那个营救联队在泗溪北五公里处的虎形山遭中国军队侧攻,伤亡不小,虽然在4月2日回到安义,但丢下了74名士兵。在一次中型战役中俘获日军74人,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