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廖龄奇的死(第4/4页)

张排行老五,自幼性格刚强桀骜,吃软不吃硬,不服输不认折,但又非莽撞之辈,骨子里是书香的。他好读史,又有极高的书法天赋,因为这个原因,上学时还结识了在西安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20岁时,张灵甫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回乡做了小学教员。其间,在家人的包办下,跟邢凤英结婚,但夫妻关系冷漠,当然主要是张的原因。

对中国来说,20世纪20年代是个大时代。张灵甫不甘寂寂,想出去看世界,便又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入学后的一年,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纷乱中,军阀互攻,几无宁日,北京亦不能免,政变频频。张灵甫有一种无力感。大约就是从这时候起,他的想法开始悄悄改变。

从北大退学后,张灵甫一度回乡,随后再次离乡,到河南投了国民军。于右任来豫,见到张后,于非常高兴,称其天资英特,不做军人可惜了,但既然要做军人,就建议他去广东,那里形势蓬勃,考入黄埔,可为国家做大事。一席话说得张热血沸腾。

就这样,张灵甫拿着于右任写的介绍信,顺利考入黄埔4期。

张灵甫以优异成绩从黄埔毕业,被分到胡宗南部做了见习排长,随即参加北伐,多次负伤。第一次国共内战时,张灵甫已做到团长,跟随胡宗南入川作战,在广元县结识师范学生出身的新潮女孩吴海兰并结婚(邢凤英仍有妻子名分)。

吴海兰被送回西安,为张灵甫生下一女。张在前线作战,吴在家带孩子。作战地区离陕西不远,张灵甫有时会抽空探亲。一次回来,听族人说闲话,大致是吴海兰生活不检点,且花钱又大手大脚。张与吴大吵一架后,带着吴从西安市区回长安县老家,过母亲墓地时,叫吴拜祭,吴赌气不肯。联想到吴曾偷翻过自己的军事文件(据后来的妻子王玉玲及部将刘光宇回忆),一怒之下,张灵甫拔出手枪。

张灵甫是黄埔出身的中央军团长,杀妻案惊动西安报界和女界,随后也成为南京媒体的头条。蒋介石很恼,于是胡宗南也保不了张了。张灵甫赴南京请罪,随即被判刑十年。这是1936年的事。

抗战军兴后,张被释放,本欲回胡宗南军中,但未能如愿,便闲居西安。在无人接收时,驻军陕西汉中的王耀武敲响了门,说:“来我的部队吧。”

现在是1941年的秋天。

王耀武希望张灵甫摆平师内人事纷乱。

张灵甫快刀斩乱麻,先将没参与闹事的蔡仁杰由团长升为副师长,其他几个团长经挽留后仍不听的话,也就任其自便了。同时,从第51师要来做团长的卢醒,当师的参谋长。作战勇猛的营长明灿,则提拔为团长。

南岳会议期间,日本政局发生大动:由于在日美谈判问题上打不开局面,犹豫不决的近卫内阁再次总辞职,被认为“决绝”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奉命组阁。好战的东条已上了战车,太平洋上的风已满楼,山雨的到来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