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心思与转机(第2/5页)

只可惜一封信引发的战局变化竟是神鬼莫测。曹兵没来,高顺、张辽兵临城下了。

刘备只得想办法再派人去请曹操来救火,小沛现在的确是火烧眉毛了。

曹操不愿意来。

非但不愿意来,还在心里把刘备骂了个狗血喷头:怎么搞的嘛,合歼不成,自己却要被歼,都是你那封矫情信惹的祸。

当然了,曹操毕竟不是个意气用事之人。他之所以不愿出兵救刘,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害怕。

不是怕吕布,是怕刘表、张绣趁机打他。

因为现在的刘备刘家军不是一支有生力量,是待救的鱼腩,也是将使曹操深陷其中的泥坑。曹军一旦出动,后面会引来多少只狼啊,曹操简直难以想象。

所以,曹操便有撂挑子的想法,就让刘备在小沛自生自灭吧!

谋士荀攸则认为,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他曹操是谁,他曹操又怕过谁?笑话!

最重要的是,荀攸认为曹操出兵不会输。他赌刘表、张绣不会趁火打劫。

不是他们变善良,而是他们被打怕了。

所以打吕布基本上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一对一。

弄得不好是二对一,只要刘备能杀出城来。

曹操不为所动。

他觉得荀攸有些理想化了,刘备杀出城来?那公鸡都可以下蛋了。

当然关于这一点,荀攸没有坚持。因为他也不看好谦谦君子刘备会有如此勇猛的举动。他只是担心,曹操如果不出兵,吕布和袁术勾结起来,干掉刘备拿下小沛后,会纵横淮、泗,成一时气候,到那时麻烦真是大大地。

郭嘉也认为到那时麻烦真是大大地。

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不成气候是好办的,一旦成了气候,就不好办了。他建议曹操,一定要趁着吕布和袁术还没有勾搭成奸的时候,火速出兵,快刀斩乱麻。

曹操在考虑了四分之一炷香之后,同意了。

不错,刘备的生死可以抛在一边,吕布和袁术却是绝对不可以成气候的。

在这个世界上,曹操以为,唯一可以成大气候的那个人是自己。

这一点,没商量。

心领神会是圈套

大部队出发了。

这是曹操的大部队。由夏侯惇与夏侯渊、吕虔、李典领着五万兵先行,曹操自己领大军随后压上。

没有人怀疑这是气势汹汹的一压。曹操自己更不怀疑。

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曹操,专门压别人的曹操。

但世事多意外。曹操这回被压了。

他的手下大将夏侯惇失去了一只眼睛。

被曹性用箭射瞎的。曹性当然不是曹操的弟弟,而是高顺手下的将领。曹性用这致命一箭宣告了这个战局的拐点。

曹兵败退了。

不仅曹兵败退了,刘备也败退了。

小沛不再是他的小沛,他重新回复到在路上的状态。

好在战局很快就扭转过来了。毕竟曹操要复仇。曹操觉得,自己可以败于一时,不能败于一世。一只眼睛,绝对影响不了整个战局。

他令曹仁引三千兵打沛城,自己带着刘备去战吕布。

当然,从历史的现场看过去,刘备的表情和曹操的表情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失魂落魄,另一个依旧豪情万丈。

在曹操的性格特点中,永远有着革命的乐观主义。不像刘备,不管是在革命的高潮还是低潮,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表情。尤其是处在革命低潮时,刘备的表情基本是死鱼的表情,整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

所以,每当曹操看到刘某人的这番表情,他都要对自己由衷地佩服一番:不容易啊,同样都是人,差别咋这样大呢?!

往往,曹操在佩服自己的同时,也会深刻地怀疑自己是不是人。

事实上,曹操是不愿意做人的。

他愿意做英雄。

甚至他已认定自己就是英雄。这样的认定让他在很多时刻都对自己沾沾自喜,觉得他太非同凡响了。

历史的伏笔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埋下,在最危难的时刻显现。

现在,陈珪父子粉墨登场了。这两个曹操的眼线第一次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用是如此的至关重要。

倒向谁,谁就领一时风骚。

他们决定,倒向曹操。

不错,曹操在头战时是败了,可现如今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曹操又回来了,而且是雷霆万钧地回来了,这让陈珪父子心中颇有期待。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和曹操曾经有过密切接触。曹操诱之以利晓之以理,殷切期盼在将来的某一时刻,他们能够承担起反水的重任。

现如今,陈珪父子觉得,这样的时刻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