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第2/5页)

刘备对他当头棒喝:是留下来等死还是冲出去搏一个杀回来的机会,你定。

董承不敢定。因为刘备的话听上去也有道理:曹操太强大了,区区几个人组成的敢死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错,他们是敢死,但要死得其所啊……

所以,要在发展中寻找未来,在未来谋发展。总之,杀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迂回曲折,百转千回……

一句话,董承现在只能让刘备走,以图将来。

刘备却是走得很急。他告诉关羽、张飞,在许都,我们是笼中鸟、网中鱼,这一走就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的羁绊了。

关羽、张飞不以为然,觉得曹操这人,也是个混世魔王,怕他做甚。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拜托,别赶尽杀绝好不好?便满不在乎地跟着刘备,三心二意地往徐州去。

能哭  敢哭  善哭

但刘备是注定走不了了。

因为郭嘉、程昱向曹操进言了。

郭嘉、程昱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是不可以继续呼吸下去的。

与曹操势均力敌的人。

将来有可能与曹操势均力敌的人。

很显然,刘备属于第二种。别看这小子屁股后面没几个兵,脚底下也没有根据地,但他有人脉,有江湖名声。更重要的是他具备成大事者的心理素质和过人手段。

刘备能哭、敢哭、善哭,是其混世的不二法宝。假以时日,此人必成大器啊。

郭嘉、程昱最后呼吁:“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曹操的心开始慢慢动摇了。准确地说,他对自己不那么自信了。

毕竟,藐视一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这个人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打败自己时。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是曹操给刘备的评价,现如今再次品味,诚哉斯言!

曹操悍然决定,命令许褚领兵五百去追刘备回来,人要不回来,人头也要回来。

许褚横刀立马挡住了刘备的去路。他的身后是五百兵。

但是刘备毫不在意。因为刘备的身后是五万兵。

最重要的,刘备身后站着关羽、张飞。

在那一瞬间,许褚突然觉得自己的底气很虚。如果光靠武力,曹操给他下达的“人要不回来,人头也要回来”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只能智取。

许褚一本正经地对刘备说,曹丞相请他回去有要事相商。

刘备笑了。

被许褚的智商逗笑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所谓的要事是什么。刘备不想死,他还想搏一个未来。刘备冠冕堂皇地告诉许褚,自己是和献帝正儿八经告过别的,出兵徐州也是曹操同意的。所谓的要事都已发生,未来的要事当在徐州。军情紧急,他是不可能回去的。

但是许褚依旧挡路,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在许褚看来,今天的结局无非是两个:或者他的人头回去,或者刘备的人头回去。总之,必须要对曹操有所交代。

刘备后退了。

刘备后退并不是怕了许褚,而是关羽、张飞挺上来了。他们冷冷地睥睨许褚,然后吐出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关羽、张飞这句话是替刘备说的。

也是替许褚说的。他们想给许褚一个暗示:杀不了刘备,空手而回也没关系,可以用这句话来顶罪。

四分之一炷香之后,许褚走了。回去见曹操。

事实上他并不怕死,是怕死得不值得。死在关、张的刀下,悲壮是悲壮了,但是意义呢?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许褚迷糊了,为什么要杀刘备?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许褚以为杀刘备需要理由。

因为刘备是带着五万人马赴徐州袭击袁术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对曹操有利的事情。曹操为什么阻止这件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呢?

许褚想不通。他要回去向曹操问一个明白。

许褚总是这样,做一件事情,必须给他明明白白的理由。否则他的刀砍不下去。

曹操没有给他明明白白的理由。

当许褚垂头丧气地回来,一脸迷惑地站在曹操面前时,曹操明白,杀一个人,有时候靠命令是不行的。

但是理由他又不能给许褚。

五百人杀五万人,天大的理由也无济于事啊。

好在曹操还有一副牌,一副绝好的底牌。

在这五万人当中,有两个人曹操以为是值得期待的,朱灵、路昭。

他们相当于这支队伍的监军。不听刘备指挥,直接听命于曹操。

当然,此时的曹操不会天真地相信光靠这两人就可以干掉刘备,而是他认为这两人的存在可以让刘备心存忌惮,不至于直接谋反。“谋反”这个词曹操用得心安理得,因为他在心里已经把自己等同于天子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