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第3/5页)

与此同时,曹操也在心里安慰自己,做大丈夫就要言而有信。刘备是自己派出去的,怎么可以在半路上杀了他?如此一来,天下贤士能不寒心?现在一时杀不了刘备,成全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也不错……在如此这般的自慰中,曹操抵达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高潮。

虽然这高潮来得有些勉强。

有些自欺欺人。

徐州的战斗进行得一点都不艰苦。刘备愉快地发现,来袭的袁术已是强弩之末。他的手下先锋纪灵被张飞挑于马下,而嵩山的雷薄、陈兰又劫去了袁术所剩无几的钱粮草料。袁术想回寿春,被群盗所袭,竟回不去,只得狼狈地领着一千多残兵败将,在江亭苦苦厮守。

这场战争打到这个地步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唯一的看点是袁术的死法。

袁术死得很惨。

吐血死的。

吐血之前,袁术对生活还抱有美好的想象,他想喝蜜水。在此之前,他已经过了好些天粗茶淡饭的生活,袁术十分怀念蜜水的味道。

很可惜,没有。

不仅没有,他的厨师服务态度还很差地对他说,蜜水没有,血水要不要?

这基本上是一个穷途末路的厨师所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语言。这个委屈的厨师此时已深切地明白,一切大势已去,跟着袁术,这辈子算是倒了霉……

史书上说这时候“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

建安四年六月可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月份。袁术死了,徐州现在又成了刘备的徐州,刘备觉得,他可以有所作为了。刘备接下来做了两件事:留下军马保守徐州;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令朱灵、路昭带回许都去。

温柔地杀你

当朱灵、路昭拿着信一脸忠厚地出现在曹操面前,曹操差点为之气绝。

在这个世界上,人有很多种死法,最差的一种是笨死的。曹操以为,朱灵、路昭就是笨死的。叫你送信就送信,你们两个笨蛋出徐州易,再回去就难了。

唉,这个刘备,太精明。

当然了,精明之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明到貌似憨傻之人,这他奶奶的就可怕了。曹操此时才真切地感觉到,青梅煮酒的那一声惊雷帮了刘备的大忙,以至于让他对这个人看走眼了。现如今刘备在徐州扎下根来,要与他分庭抗礼啊。

曹操无可奈何,迁怒于朱灵、路昭,要杀了此二人出气。

荀彧拦住了他。

荀彧以为,世界上最傻的事情就是事后懊悔。

因为于事无补。

荀彧说,刘备对五万兵有最高掌控权,朱灵、路昭怎么制衡他?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如今之计,必须要另外利用一个人,暗度陈仓。

荀彧说的那个人是徐州太守车胄。车胄同志是好同志,起码在政治立场上是心向曹操的。曹操决定写信给他,让他做好里应外合工作,共抗刘备。

车胄也积极行动起来,请了陈登密商此事。

车胄之所以会和陈登一起搞阴谋诡计是因为他知道,陈跟他一样,也是一个线人,一心向曹操的线人。

在此之前,曹操曾给陈登父子封官许愿,以推翻吕布的黑暗统治。现在,吕布是不黑暗统治了,徐州又来了刘备的军政府,曹操便希望,陈登父子能再卧底一次,推翻刘备的军政府。

陈登看上去很卧底,因为他向车胄献计献策了。陈登说,现在刘备出城招呼难民回来,过几天将回徐州。到时候将军可命军士伏于瓮城边,只作接他,待马到来,一刀斩之;我呢在城上射击刘备的后续部队,这样一来,大事可成啊。

车胄也觉得这样一来,大事可成。因为他和陈登同心协力。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同心协力的事,没有成不了。不仅车胄这么认为,陈登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这一回,陈登想同心协力的那个人不是车胄,而是刘备。

因为陈登看好刘备的未来。

不错,在陈登心中,曹操也是有未来的,可陈登以为刘备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作为一只潜力股,陈登把宝压在刘备身上。不仅陈登把宝压在刘备身上,他老爸陈珪也把宝压在刘备身上。

这是一个人的胜利,也是仁义的胜利。刘备三让徐州之举让陈登父子觉得,此人大气。

成大事者,大气为先。陈登父子决定改弦易辙,跟着刘皇叔混。

所以接下来,陈登的行为逻辑变成了这样:他告别车胄后,转身上马奔向刘备,告诉后者千万不要回城,否则危险大大地。

刘备执意回城。

因为关羽献计了。关羽不轻易献计的,毕竟他不是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