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智商的人(第2/5页)

一场力量悬殊的辩论赛在诸葛亮的哈哈声中结束了。当然它也可以不结束,江东精英每个人都可以跳出来与诸葛亮过过嘴瘾。不过,这已经毫无意义,因为胜负已定。诸葛亮的口若悬河与挥洒自如使他注定穿越这些精英们去见那个最重要的人。

决定江东命运的人。也决定刘备和诸葛亮命运的人。诸葛亮心中有很多好戏可以一一出演,但他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舞台,展示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只有孙权才能提供给他。他必须说服这个人。必须。

高智商的人知道别人的秘密

孙权十分想见诸葛亮。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想见另一个人,原因有一千零一种。思念。仇恨。欠账不还。离别太久。还有钦佩。以及好奇。

孙权就对诸葛亮钦佩加好奇。一个人,要有怎样的智商加舌头,才能舌战群儒,穿越重重障碍,见到他呢?所以,他要见他。不仅仅是见他,还要知道一些秘密。关于曹操的秘密。

孙权以为,普通智商的人只知道自己的秘密,高智商的人知道别人的秘密,超高智商的人知道世界的秘密,超超高智商的人知道过去未来的秘密。那是跟时间和历史有关的秘密,也是这个宇宙的终极秘密。

孙权不想知道超高和超超高的,太累。他只想知道曹操的秘密。孙权坚信。诸葛亮肯定知道的,他现在需要的,就是获知它。

但是鲁肃却不想让孙权知道曹操的全部秘密。因为那是要吓死人的。孙权的胆子够大,却不是足够大。鲁肃不知道孙权能不能够承受。

孙权和诸葛亮开始了一问一答。诸葛亮看上去毫无心机,一副坦荡如砥的模样。

孙权问:足下近来在新野,辅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一定深知曹军虚实吧。

诸葛亮回答:刘豫州兵微将寡,再加上新野城小无粮,怎么能与曹操相持呢?

孙权问:曹兵共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孙权问:这里面是否有诈?

诸葛亮回答:应该是比较合乎实际的。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后,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算的话,不下一百五十万啊。所以亮以百万言之,还是怕吓着了江东之士啊。

诸葛亮的回答果然吓着了江东之士。鲁肃。

鲁肃站在一旁,听得大惊失色失色,这个诸葛亮,会不会说话啊,这样一来,借孙权十个胆,孙老大也不敢合作抗曹了。他目视孔明,很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孔明却视而不见,继续和孙权一问一答。

孙权问: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两千人。

孙权怕了,又问:现如今曹操平了荆、楚,还有继续进攻的打算吗?

诸葛亮将话说死:曹操傻啊,他不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图谋江东,下这么大本钱干什么?

孙权不说话了。他现在总算明白“会猎于江夏”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这哪是共同会猎啊,这是将我孙某人当猎物啊……明白自己成了猎物的孙权却不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办。

战还是不战,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一个他自己不能决定的大问题。他想把决定权交给诸葛亮,暂时的。他想听听这个高智商的人的高见,以为自己的借鉴。

诸葛亮循循善诱,将孙权诱到一个圈套里:天下大乱,将军与刘豫州、曹操并争天下。现在曹操胜出,刘豫州遁逃至此,不再有昔日风采,只愿将军量力而行,把问题想明白。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不能,何不听从众谋士之论,放下武器,北面事曹?

孙权觉得自己不好回答。说实话,“放下武器,北面事曹”这句话刺激了他。如果真这么做了,他以为是耻辱;如果不这么做,下场会不会更惨——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诸葛亮想一针见血,让孙权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孙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不想这么做,事急而不断,我担心将军您很快就大祸临头了啊!

诸葛亮刺的这一针果然见血。因为孙权急了。情急之下的孙权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如果投降曹操了,刘豫州为何不投降?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一设问。他马上昂起头颅说:刘豫州怎么可以投降曹贼呢?刘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他落到这个地步,这是天意罢了,又怎能安屈人下呢?!

孙权火了,他站起来高声骂道:我孙权也不是孬种啊!刘豫州如此落魄还不降曹,我孙权怎么可能投降曹操呢?我非与那老贼决一死战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