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智商的人(第3/5页)

诸葛亮笑了。鲁肃也笑了。

因为他们的目的都已达到。接下来,只不过是抗曹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了。诸葛亮接着刚才的话题把话往回收,表示刘备虽然新败,可关云长那里还有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而曹操方面却是问题多多,兵士远来疲惫;近追刘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诚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投降曹操者,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的。孙将军如果能和刘豫州联起手来,协力同心的话,肯定能破曹军。曹军一破,必定北还,到那时荆、吴之势走强,天下鼎足之形必成!将军您说呢?

孙权不再说什么。因为什么都不用说了。高智商的人就是这样,不仅把话说到人心坎上,还把解决问题的方案也附带送上,令人心旷神怡。

暧昧之夜

张昭却不心旷神怡,而是心烦意乱。

在得知孙权被诸葛亮忽悠得像打了鸡血似的,高喊要和曹操决一死战之后。他连夜闯入孙权内宅,拉着孙老大的手说,主公冷静啊,你可千万要冷静啊!主公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这不是一般的危险,这是相当的危险。主公不妨和袁绍比一比,谁强谁弱?当年曹操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拿下袁绍,何况今日拥有百万之众呢,我们岂可轻敌?主公若听诸葛亮之言,与曹操争锋的话,无异于抱薪救火,越救越玩完啊。

孙权的一颗心一下子变得凉飕飕的。他这才知道,人世间最锋利的东西不是武器,而是话语。话语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也可以让人浑身冰凉。

最重要的是从什么角度去说它。他隐隐觉得,张昭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年曹操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拿下袁绍,何况今日拥有百万之众呢,再说了,他跟袁绍做比,还真的不在袁之上呢……

孙权低头不语了。顾雍则趁热打铁,说道:主公啊,刘备是因为被曹操所败,所以才想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为什么要为其所用呢?

孙权的头低得更厉害了。因为他觉得顾雍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被刘备所用,我为什么要被刘备所用?我贱啊……而诸葛亮所有的巧舌如簧背后,莫非都只隐藏着这样一个险恶的用心?苍天啊,给我一双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吴国太给了孙权一双慧眼。准确地说是当头棒喝。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个事情,最关键的人物是周瑜啊。周瑜的态度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

便叫周瑜回来。当时的周瑜正在鄱阳湖上训练水师,属于作而不述的人物。他的态度到底怎么样,不仅孙权关心,其他部门的同志也关心。

周瑜回来了。在周瑜刚回柴桑的夜晚,有四个人出现在他面前。张昭、顾雍、张纮、步骘。

他们的表情充满了绝望、急切和忐忑不安。忐忑不安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周瑜对待曹操的态度。是战是和,他们要弄一个明白。

周瑜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表情。

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人脸上毫无表情的,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喜怒哀乐。相反,脸上毫无表情的人其实有最大的表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也充满了恨。充满了恩,也充满了怨。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将爱恨恩怨写在脸上,避免被他人利用。

张昭只得先开口说话了。张昭的意思很明确:曹操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所以他劝孙权投降,是识时务之举,是拯救江东之举,问心无愧。相反诸葛亮却包藏祸心,很有让主公为其火中取栗的阴谋在里头,是祸江东,而不是救江东。

周瑜听了,毫无表情地点点头,然后一言不发。

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人只好走了,走时的表情依然绝望、急切和忐忑不安。

不错,周瑜是点头了,却没说话。这是很可怕的。毕竟点头不是表态,说话才是表态。点头的意义有很多种。比如听明白了对方的话,点个头;敷衍一下,也点个头;得帕金森氏症,更是点头不断。可它们毫无意义。

有意义的是话语。当事人的话语。当事人的明确表态。这个周瑜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那就是不表态。这一点让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人心寒——周瑜不是不表态,是不想在他们面前表态。这样的一个结果只能说明一点:他们混得还不够分量,不足以引起周瑜的重视。

这个夜晚是暧昧的,也是混乱的。因为接下来,周瑜惊奇地发现,江东的头面人物一一过来向他问候,试图获取他对曹操的态度,对江东是战是和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