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世冤家,今世克星(第2/4页)

这样的发现,让他心碎。也让鲁肃茫然——江东的路啊,该怎么走?有诸葛亮在,江东是走得更快了还是无路可走?毕竟诸葛亮不是周瑜,周瑜不是诸葛亮。

他们两个,是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克星。

你急死我了

周瑜的眼神黯淡下来了。

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是希望之后的绝望,绝望之后的希望。

他必须要除掉这个人。这个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克星。周瑜捶胸顿足地对鲁肃说,诸葛亮见识胜我十倍,今天不除掉他的话,以后一定是江东的心腹大患!

鲁肃却不想周瑜那么做。鲁肃一直以为,世间事双赢比双输好。再说了,诸葛亮是想杀就能杀的吗?在这个世界上,杀一个人有时靠刀就够了,有时仅仅有刀还不够,还要有智商。

特别是对付高智商的人。鲁肃以为,周瑜智商不够。当然,这样直白的话鲁肃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他虽然老实,却不笨。老实人不是笨蛋,这是这个世界最有价值的真理之一。

鲁肃只能对周瑜这样说,如今用人之际,周将军啊,还是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待破曹之后,再慢慢收拾诸葛亮不迟。

周瑜看着鲁肃,眼神很空洞,不说对,也不说不对。事实上周瑜已无话可说。他只是想给自己留下一丝尊严——不是杀不了诸葛亮,而是暂时不杀。

鲁肃松了一口气,觉得诸葛亮是安全了。起码对他来说,已经尽力了。但是,鲁肃并不知道,周瑜的杀心从未消退。他现在就想杀一个人。

刘备。这是周瑜拿诸葛亮出气的一个手段——你诸葛亮知天知地知鬼神,能预知我要杀你主子吗?我要杀了刘备,你不惶惶如丧家之犬,没有明天了吗?

周瑜开始自得。周瑜总是这样,在与他人较短长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转化为行动——这是三国版的精神胜利法,周瑜则是超级阿Q。

之所以说周瑜是超级阿Q,是因为他比阿Q强。强就强在行动上。他磨刀霍霍了。

糜竺看不见他磨刀霍霍。糜竺是受刘备的委托,到江东去探听虚实的。毕竟那样的时代,手机、QQ、MSN都没有,诸葛亮一去东吴,就杳无音信,不知是死是活,刘备需要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糜竺就是带着这个特殊使命坐船来到了周瑜大寨前。他还备下了羊酒礼物,以为犒军之资。

周瑜没有看那些礼物。因为周瑜知道,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糜竺的心。糜竺是带着一颗怎样怦怦乱跳的心到江东,又有何企图,这个是他关心的。

很快就看出来了。糜竺说话了。不错,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心很多时候是靠嘴来表现的。尽管有言不由衷的情况出现,但毕竟这是一个渠道。

糜竺是这样说的:孔明在此已久,今愿与同回。

周瑜一下子就知道刘备想干嘛了。不相信他。不相信诸葛亮在这里还有自由存在。周瑜便强悍地回应道:孔明方与我同谋破曹,岂可便去?

与此同时,周瑜还向糜竺表达了想见刘备的愿望,并用一个婉转的借口希望刘备能前来一会。事实上,这是个婉转的阴谋。阴谋背后,是周瑜不为人知的杀心。当鲁肃在第一时间知道周瑜杀心又起时,他依旧像前几次一样对周瑜摆事实讲道理,做苦口婆心状。但是这样的工作被事实证明是无效的。因为这一回,周瑜的欲望无人可以遏止。包括他自己。

刘备不知道该不该去见周瑜。刘备总是这样,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首鼠两端,把选择权留给他人。

关羽自告奋勇地充当了一把军师——他觉得周瑜是多谋之士,现在又无孔明书信,恐怕其中有诈,

不可轻去啊大哥。刘备摇头:不去,不好吧?我们现在结盟东吴,要共破曹操,周瑜既然想见我,我若不去,不是同盟之意。如此两相猜忌,什么事能够做成呢?

关羽:怕只怕其中有诈啊……

刘备开始首鼠两端:那要不,不去?

关羽:好!不去!

刘备:还是去算了,豁出去了!

关羽:……

刘备:嗯,还是不去吧,你觉得呢?

关羽:……

刘备:再考虑考虑,要不要去……

关羽:你急死我了,大哥,求求你快点定下来吧……

花开是有期的,花落也是有期的

最后还是去了。

这是千回百转之后的决定。但是刘备下这个决定后,心中依然一片迷茫。因为站在周瑜目前,刘备看不清这个人。

不错,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是看得清的,一种是看不清的。

周瑜的脸上有着诚恳的微笑,有着精诚团结的真挚,但是他的心没有写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