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故里恩仇 第六章误入龙泉谷(第2/10页)

老翁躬身道,尊神既然要去,我等岂敢不遵命。

几个壮汉簇拥着他,下了台阶,走过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径,小径两边也是青葱嫩绿,各式鲜艳的蝴蝶在枝间翻飞,颇为悠然自得。他们走了好一会儿,慢慢上了一个小坡,继而眼前出现一座暗绿色的峭壁,峭壁下是一个两三尺方径的洞口,看上去非常幽深。洞上书着三个圆润秀整的篆字:龙泉洞。缥碧的泉水从洞中汩汩流出,汇入坡下一个阔大的潭中,这个潭方圆有数丈。潭水清澈见底,游鱼卵石历历可见。几个女子正在潭水的另一边小溪里踏水嬉戏,她们绿衣黄裳,乌发垂髫,远远望去,也都感觉长得颇为标致。她们这会儿正挽起裙角,在小溪间徜徉,阳光透过溪水映在她们的几双秀足之上,波光摇曳,阴晴不定。那老者见了,大声唤道,妮子,不要离潭那么近,小心跌下去被鱼吃了。他的声音一发,潭的中央原本平静的水面突然沸腾起来,凭空涌起一尺多高,好像有神仙在操纵。等他声音一歇,中央涌起的潭水就顺势跌落。这时,对岸的那几个女子发出清脆的笑声,也不搭话,顺着小溪就隐入了绿叶丛中。她们的笑声一起,对岸的潭水又涌起长长的一线,随着笑声渐行渐远,才又慢慢止歇。

婴齐心里暗暗称奇,道,这潭水——

老翁道,启禀尊神,这潭,我们叫它言跳潭。尊神刚才也看见了,只要听到人的说话声和笑声,就会有水波跳起来,等到没人说话了,才又平静下去。

哦,婴齐道,难道下走当初就是在这潭里被老丈救起的?

老翁道,正是。当时我等几人看见尊神突然从那坡上的泉洞里流出,滑入潭水,就赶快跳入潭水,将尊神抬出。

婴齐纳罕不已,他感激地说,多谢老丈和诸君的救命之恩,请老丈千万不要这么客气,下走并不是什么神仙,仅仅是豫章郡的一个普通官吏。下走还有一事不明,敢问老丈,那洞里面你们可曾进去过,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里面还有什么?

老翁道,尊神太客气了,那洞是一眼神泉,洞口又狭窄,我等数代都没人敢进去。洞中以前还曾经流出过一些东西,有各种用具,还有圆圆的铜钱,想来都是上天所赐。尊神这次驾临,我等是第一次见到。

婴齐又重复道,我的确不是什么神仙,岂敢贪天之灵,万望老丈不要如此客气。

老翁道,这,既然如此……不过刚才君说什么豫章郡,老朽没有听说过。他说着,脸上露出狐疑的表情。

婴齐道,哦,豫章郡是大汉皇帝所设的一个郡,郡治在豫章县。

那老汉脸上疑惑不减,什么大汉皇帝,我只听大父说过有个大秦皇帝。

婴齐心里暗想,这地方果然与世隔绝,他们从不知道有什么大汉官吏,真是大大的奇事。不过他们说我出现在这泉洞口,这就是了。想来赣江的钓圻仓下正有洞口和江底的洞庭相接。我也正是被江水暗流冲进洞庭,昏迷中又从这个洞口流出。既然我能够在洞庭中那么久才重见天日,那洞里面必定不会完全被水充塞,一定有空间可以呼吸。如果凿开这个洞口,顺着洞庭前进,或许能回到豫章。他这样想着,又突然有点伤感,回到豫章又能怎样?自己作为前锋,率吏卒进击钓圻仓,士卒全部阵亡。按照律令,如果征战无功,回去也当因亡失士卒过多而下狱。这里既然没有外人进来,不如干脆在此先静养一阵,再做打算。

又过了一个多月,婴齐的伤势渐渐平复如初。他可以经常拄着杖在房子附近转转,了解了解周围的地势。从台上望去,峡谷的四面都是峭壁,绝对没有出口。况且那老翁一直告诉他,就算爬到那峭壁之上,满眼也都是连绵的群山,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婴齐心里不信,但看那山峰似乎直接云霄,自己就算完全恢复,也没有可能去亲自验证。他对峡谷里的住户也开始渐渐有些了解,谷里共有百十家住户,几乎都是戴姓和董姓,其他的杂姓不过十多户。那老翁名叫董奉德,是这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者。据他自己说,他的大父在秦朝时就是长沙郡荼陵县的一个里长,当初因为兵乱,邻近的几个里所有百姓相约结伴逃亡,入这峡谷时,也还推选了他大父为首领,一直到董奉德,依旧得到大家的尊敬。有什么重大事情,都要请求董奉德拿主意。

婴齐得到董奉德的照顾,虽然待在这里很舒服,但心里究竟有抛不下的事。这天,他还是找了一个时机向董奉德提问,敢问老丈,下走想知道,既然老丈的大父当年能率领所有的里人来到这里,一定是有什么暗道和外面相通。不知老丈是否知道这条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