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作者生平和作品简介(第3/3页)

1990年,她的另一部文学代表作品《印沙安拉》(INSCIALLAH)问世。这部小说是以她获准担任意大利部队随军记者,也是她最后一次作为战地记者去采访时的经历创作而成。故事以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内战为背景。当时,联合国派遣了由美法意等国组成的维和部队进驻黎巴嫩。故事一开始就讲述了1983年在美国驻军和法国驻军所在地发生的震惊天下的自杀式爆炸事件,它造成了400多人的死亡。虽然小说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人物也是虚构的,但却是作者和驻黎意军成员在三个月的维和使命中亲身体验到的。

法拉奇是在战争的摸扒滚打中生存下来的,被称为“战争的女人”。童年时代,她以独特的方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事新闻生涯后,又作为战地记者先后出现在越南战场、印巴战场和中东战场上,见证了太多的战争和太多的死亡,领悟到自由的可贵。为此,《印沙安拉》与她的其他文学作品如《男人》和《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样,主题都是围绕着同死亡进行抗争和争取自由而展开的。

自此书问世后,她就移居纽约,从此深居简出,虽身处闹市,却长期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中,她既不接听外人的来电,也不接受外界的采访。在此期间,她被查出患有肺癌。在与癌症进行抗争的同时,她专注于撰写另一部小说:《一顶点缀着樱桃的帽子》(UN CAPPELLO PIENO DI CILIEGE)。该书讲述了法拉奇家庭从1773年到1889年的历史,以此反映了那段时期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状况。该书的写作曾一度因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而暂告中断。法拉奇本人将该作品称为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难产的“孩子”几经磨难阵痛。它在她去世之后的2008年才由里佐利出版社出版,成为她的遗作。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而倒塌。事件发生之后,客居纽约曼哈顿的法拉奇亲历了现场的惨状,于是冲破了长达多年的沉默,重返国际舞台,如火山爆发一般,给《晚邮报》写下了一篇声讨性的长文,题为《愤怒与自尊》(LA RABBIA E L’ORGOGLIO)。后来这篇檄文又以小册子形式出版,发行量高达100万册之多,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一时震惊欧美国家。在该文中,作者以恐怖袭击事件为出发点,谈到了宗教激进主义和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不相容性等棘手的问题。读者对该文反映强烈,既有大批的追随者,也有强烈的反对者。

2004年,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理智的力量》(LA FORZA DELLA RAGIONE)一书出现在书店和报刊亭中。这是法拉奇的又一本引起众多争议的书籍。该书重提《愤怒与自尊》中的话题,直接面对有关恐怖袭击的争论,猛烈地抨击了宗教激进主义和西方政治的软弱无能,指出日趋增多的阿拉伯移民及其过高的出生率正在把欧洲阿拉伯化。诚如书名所云,《愤怒与自尊》呼吁人们要以自尊心来对恐怖袭击等作出反应,《理智的力量》则呼吁要运用理智的力量,以维系西方文化的生存。同年,《晚邮报》出版了《法拉奇采访法拉奇》。

2005年,她将《法拉奇采访法拉奇》一书改成《法拉奇采访自己,世界末日》(INTERVISTA SE’STESSA L’APOCALISSE)。改名是为了避免姓名的重复,另外还在前书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补,如:增加了同基地头号人物本·拉登的访谈内容,还加长了书名,增加了“世界末日”这一章。这是法拉奇的最后一部作品,由里佐利出版社在她去世之后出版。该书是她个人的自述,其中谈及其个人对意大利政策和讨伐恐怖主义的看法以及对西方末日的预言。它与上述的《愤怒与自尊》和《理智的力量》构成三部曲,不仅在意大利,而且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在这一年中,她先后得到各种嘉奖。米兰市政厅授予她该市的最高荣誉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钱皮授予她金质奖章,以表彰其对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

2006年,托斯卡纳区议会授予她区议会金质奖章,称她为托斯卡纳在世界上的一面旗帜。同年8月,她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自知来日无多,便决定叶落归根,返回故乡佛罗伦萨。过不多久,9月15日,这位生前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记者和作家便与世长辞,享年77岁。她的墓碑上只写了如下几个字:“作家奥里亚娜·法拉奇”。

在她去世后的2008年,为追悼这位著名的佛罗伦萨作家,美国—意大利基金会颁发给了她美国奖金。